(原標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大跌,淨融資額卻現超7000億負值)

自疫情發生以來,得益於央行一系列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和“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貨幣市場利率大幅下行,進而傳導至債券市場,同業存單發行利率明顯下滑,甚至逼近銀行存款成本。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已從1月份的2.9694%降至5月份的1.7157%,下降了約125BP(基點)。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爲,低利率有利於一些主動負債佔比較高的中小行減緩負債端成本。

但頗令市場意外的是,今年以來同業存單累計淨融資額卻現超過7000億元負值。這代表着,雖然低利率環境給銀行提供了發行同業存單的條件,但銀行通過同業負債吸收低成本資金的意願並不強烈。有觀點稱,這或是由於監管對同業負債的約束以及疫情下的“資產荒”。

發行利率直逼存款成本

在資金利率頻頻跌破“底線”,關鍵指標一度創下歷史新低的背景下,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也在大幅下行。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已從1月份的2.9694%降至5月份的1.7157%,下降了約125BP。其中,1個月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從2.7870%降至1.4652%,下降約132BP;3個月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從2.8304%降至1.5178%,下降131BP;6個月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從3.7279%降至1.7409%,下降約199BP。

同業存單極低的發行利率也吸引了部分中小行的青睞。江浙某城商行資管副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爲銀行負債的一大來源,在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大幅走低的背景下,一些主動負債佔比較高的中小行會加大同業存單發行力度,以減緩負債端成本,進而緩解銀行淨息差下行壓力。

淨息差是今年銀行關注的重點。此前多家銀行高管在業績發佈會上曾提及,今年淨息差行業性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受市場環境影響,存款業務競爭加劇,負債端存款付息率上升;另一方面,隨着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的推行,銀行發放貸款利率逐步下行,高收益零售資產投放減少。

據統計,自去年8月份創設LPR新機制以來,目前一年期LPR共下調四次,累計下調40BP;五年期LPR共下調三次,累計下調20BP。其中,今年4月20日,LPR迎來單月最大調整,一年期LPR下調至3.85%,較前月一次性下降20BP;五年期以上LPR調整爲4.65%,較前月下降10BP。

另外,從銀行負債結構上來看,隨着監管對結構性存款和智能存款等攬儲“利器”的嚴厲整治,同業存單一定程度上對諸如此類的高成本負債品種起到了替代作用。但還需注意的是,“考慮到監管對同業負債佔比不能超過三分之一的要求,儘管有銀行擴大同業存單發行規模,但規模應該不會太大。”前述資管副總對記者提及。

而關於未來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的走勢,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還需關注市場資金利率中樞的表現。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稱,預計未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仍是重中之重,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仍可能進一步下調,引導LPR下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亦認爲,儘管5月MLF利率、LPR報價均保持不變,但包括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在內的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預計6月MLF利率有可能下調10~20BP,並帶動當月1年期LPR報價下行10~20BP。

今年以來同業存單發行及利率情況(數據來源:Wind資訊)

今年以來同業存單發行及利率情況(數據來源:Wind資訊)

淨融資額現負值

儘管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出現跳水,但頗令市場意外的是,同業存單淨融資額卻出現負值。對此,某民營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可能是由於,雖然低利率環境給銀行提供了發行同業存單的條件,但銀行通過同業負債吸收低成本資金的意願並不強烈。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5月21日,同業存單累計淨融資規模爲-7156.89億元。其中,1月、3月和5月截至21日的淨融資額均爲負值。

具體而言,1月淨融資量爲-2482.14億元,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爲2.9694%;3月淨融資量爲-3208.5億元,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爲2.4327%;5月截至21日,淨融資規模爲-7985.77億元,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爲1.7157%。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此前曾提出,今年同業存單市場出現了收益率下行、淨融資爲負並存的局面,這在歷史上是首次。背後反映的是,即使有便宜的同業負債,銀行也不想要了。

究其原因,李奇霖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面,這有可能是因爲優質資產稀缺,找不到好的資產配;另一方面也因爲監管對同業資金運用嚴格的限制。據其調研的華東某銀行透露,銀行在資金運用端,每個月末、季末都有集中度、槓桿率、大額風險暴露、非標投資佔比、貸款業務增速與資金業務增速之差等28個監管指標要達標。

事實上,自2016年金融去槓桿以來,針對同業業務的監管逐步趨嚴,中小行被迫改變通過同業負債與同業投資擴張規模的增長模式。比如,“127號文”規定同業負債佔總負債比重不得超過1/3,同業存單備案新規在MPA(宏觀審覈評估)考覈中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中,進一步控制同業業務增量,以防中小行通過“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債市加槓桿和信用下沉”盲目擴表。

另外,流動性新規對於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流動性匹配率等指標也均進行了規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短期同業存單的發行;同時,同業資金運用也受到了監管的嚴格限制。

由此,在當前同業存單發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即使銀行能夠通過發行同業存單代替高成本的結構性負債,也不得不考慮同業負債比例、槓桿率等多項監管指標。

另從銀行資產端來看,不少業內人士認爲,疫情之下正催生新一輪“資產荒”,給銀行資產配置和投資能力帶來了新的考驗,尋找諸如高收益率合意資產迫在眉睫。明明分析道,因而即使銀行通過發行同業存單融入資金,但在資產端也很難找到合意資產來匹配,這也降低了銀行同業存單的發行意願。

前述金融市場部人士還對記者稱,當下依靠同業業務進行擴表並不是銀行的主要任務,受疫情影響,企業不良資產規模有所上升,銀行不良加速暴露,基於此,以城商行、農商行爲代表的中小行更看重資產端信用風險的控制,以確保銀行資產質量。

銀保監會日前發佈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爲2.6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0.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爲1.91%,較上年末增長0.05個百分點;此外,撥備覆蓋率今年一季度末達183.20%,較上年末下降2.88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當前控制銀行負債端成本、引導LPR下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大方向沒有變化,銀行長期應當迴歸主業,秉持穩健的經營理念。”明明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