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在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就用棉袄加水的方式制作出了简易"冰铠甲",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中,美军士兵使用的M1卡宾枪威力大减,往往打中了志愿军士兵好几枪,对方依然一直往前冲锋。然而,在双方的对射中,很多美军士兵惊奇地发现,自己明明开枪击中了迎面冲锋的志愿军士兵,但仅仅看到棉絮飞舞,穿着棉袄的中枪士兵依然一路狂奔,丝毫没有受伤倒下的迹象。

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等全面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最终将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到了谈判桌上。可以说,在敌强我弱的逆境中,志愿军战士的忘我牺牲与勇敢无畏精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土战法"也让装备精良的美军吃尽了苦头。比如,在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就用棉袄加水的方式制作出了简易"冰铠甲",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中,美军士兵使用的M1卡宾枪威力大减,往往打中了志愿军士兵好几枪,对方依然一直往前冲锋。一时之间,志愿军的这款"神秘防弹衣"让美军如临大敌,直到多年以后才揭开了神秘面纱。
客观来说,志愿军战士用棉袄加水的方法抵御美军的攻击,实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仅仅从陆军单兵装备对比来看,根据2014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上的27个军》记载,在战争初期,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主力普遍装备的是二四式步枪(仿毛瑟98K)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李恩菲尔德等老式步枪,甚至不少连队还使用年代久远的汉阳造。相比之下,经历二战洗礼的美军完全实现了单兵武器的半自动化换装,包括M1伽蓝德、M1卡宾枪、M3A1冲锋枪等在内,这些枪械在火力方面完全占据优势。
参加了长津湖战役的一些美军士兵在多年后接受BBC采访时,尤其提到了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幕。当时,由于志愿军主力对美军完成了包围,急于打开缺口的美军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与志愿军展开了对攻。然而,在双方的对射中,很多美军士兵惊奇地发现,自己明明开枪击中了迎面冲锋的志愿军士兵,但仅仅看到棉絮飞舞,穿着棉袄的中枪士兵依然一路狂奔,丝毫没有受伤倒下的迹象。一时之间,美军士兵大惊失色,纷纷开始溃退。在战后,许多参与一线战斗的士兵都向上级报告反映,志愿军都是打不死的"魔鬼"。
按理说,半自动武器输出的密集子弹连,就连坚固的钢板都能打穿,而仅仅穿着棉袄的志愿军战士为何"刀枪不入"呢?原来,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记载,当时的志愿军战士几乎都将穿着的棉袄浸水了。由于这种军用棉袄的纤维密度很高,本身就类似于防弹衣的结构原理,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与此同时,1950年12月朝鲜长津湖地区的温度低至零下40度,在这种极寒的情况下,渗入棉袄的水和与棉袄表面的雪会就结成了坚冰甲片,形成了内外兼备的双重护甲效果。此外,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在极度低温状况下,子弹装填的火药根本无法实现充分爆炸,这也导致美军士兵射出的子弹威力大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美军士兵普遍装备的M1卡宾枪,也确实不是一款适用于严寒地区野战的枪械。早在1938年,美国陆军就提出了M1卡宾枪的设计要求。和传统制式枪械相比,美军希望这款枪既要有射程优势,又要比传统的M1伽兰德步枪更加轻便,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兵自卫武器的概念。最终,量产后的M1卡宾枪仅重2.36kg、长90.4mm。尽管它的精度性能非常出色,但使用的7.62mm口径.30卡宾枪弹威力仅有常规步枪弹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M1卡宾枪的有效射程也仅有100-200米,穿透力非常一般。因此,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志愿军棉袄加水抵御子弹攻击的原理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