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华野精锐打美国1万人,一个月愣是没有啃掉,反而被美军全线突围而去,我15万华野精锐冻死冻伤3万多人,战斗减员3万,几乎三分之一的战斗力丧失,华野九兵团不得不长期在后方休整,直到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才稍稍恢复战斗力。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二次作战的时候,志愿军前线兵力不足,于是把驻守东南的第九兵团秘密调入东北,第九兵团是由宋时轮指挥的,本来是为了解放台湾而一直都在东南沿海附近练兵,紧急调往东北的时候粟裕把华野中能打战的老兵都调配给九兵团,人数高达15万人,由于准备不充分,第九兵团的战士们穿着单衣就去了东北。长津湖之战前,9兵团所担负的战略目标是:牵制住美国东线集团(第10军,防止其威胁我西兵团后侧,同时设法牵制对方,不让他有机会撤回,增援西线的第八集团军);战术目标是消灭美10军。

按照以往对蒋介石国军的经验,他们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准备一口气吃掉美军的一个军,其中还有美国最精锐的陆战1师,初次交手,对美军的战斗力不是很了解,以为是很容易的事情。

战役开始的时候,美国的立体化战术开始显露,他们的空军在20分钟就到达了战场,之后是从各个地方赶过来的救援部队,彭德怀以为这场围歼战是板上钉钉,决定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把兵力布置到其他地方了。

但是我们大大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美国的飞机全天候不停的轰炸,炸弹简直和不要钱的一样,一直往我军阵地上仍,而被包围的美军第一师他们的战斗力也不弱,立马组织兵马和武器装备进行防御,战斗打了好几天,我军损失惨重,几乎没有突破一个高地,而美国人的援助不停的往包围中心空投。

在我军顽强坚守了一个月,美国第一师还是突围而去,此战我第九兵团损失5万多人。宋时轮一战就把华野多年积攒的精锐老兵败光。战后,第九兵团一直都在后方休整,连续好几个年都无法恢复元气,反之美军第一师,稍作休整之后在之后的战役中场场不落。

从此次战役中,得出我军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师是不可能的,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的,我军的武器还处于和蒋介石打内战的武器,即使苏联给予过补充,但是我军的武器弹药严重不足。

第二,我军用打蒋介石国军的战术来打美军,战术上明显落后。

第三,美军拥有强大的三军立体战术,运输能力更是无与伦比,而我军只有两只脚去跑,所以在战术上非常滞后。

我们败了,但是我们在气势上胜利了。

美国第一师这个参加过二战的精锐军队,第一次见到这个不要命的部队,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兵锹还有单发步枪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在没有后援,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就敢把美军包饺子。美军乘车从公路撤退,我军在公路两侧山上追赶,很多战士跑丢了鞋,就光着脚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里追赶美军。美军大概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不要命这么凶狠的部队。不过华野部队一直以来的缺点还是没有改正,他们的战术不精,在粟裕指挥部队的时候就是如此,淮海战役,上海战役,基本上都是华东野战军在缺乏内线纵深、经常大踏步运动转战的恶劣环境中,锻炼出了敢打硬仗、恶仗,不怕伤亡的硬朗作风。体现在战术上就是常作集团冲锋,白刃见红,气势惊人。这种战术用来对付美军上,无异于以卵击石。一战就打残。

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把了三个连被冻成冰雕的事,给彭德怀和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毛主席看了很久,把帽子从头上抓下来,为他们脱帽致敬

?。

不过在之后的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的时候,美军已经彻底被我们这种不要命的精神给吓怕了。今天的美国敢拍二战电影,太平洋战场电影,甚至是伊拉克,但是关于朝鲜战场上的影视剧资料一直秘而不发,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的伤心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