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疊加失業潮: 美零售業遭遇寒冬 復甦路漫漫)

疫後新常態

零售銷售額大幅下滑之際,正值美國自二戰後未曾出現過的“失業潮”。過去八週,約3650萬美國人首次申請了失業救濟金。因此,霍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疫情能夠平穩結束,有些就業崗位很可能也不會回來。“找工作變難、收入減少,美國人可能會在消費上變得更加審慎。”

美國零售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備受關注。由於屬於非必要行業,因此絕大多數零售企業只能閉門歇業。然而,由於疫情導致線上購物激增,沃爾瑪、Target、Lowe’s等零售巨頭在第一季度的業績實現逆勢增長,成爲此次疫情中的贏家。

分析師認爲,提前佈局線上購物令零售巨頭在經濟“停擺”期間表現堅挺,但整個零售業仍損失慘重,尤其是百貨商店和服裝業的不少品牌紛紛宣佈申請破產。不過,歐睿研究分析師鮑勃·霍勒(Bob Hoyler)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只是令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糟糕,在疫情之前,由於美國人消費偏好的改變,百貨商店和服裝業的困難就已經不少。霍勒還表示,由於存在太多不確定性,零售業何時能完全復甦仍難以判斷。

零售業兩極分化

本週,傳統零售巨頭Walmart、Target、Lowe’s發佈財報,結果均優於預期。沃爾瑪於5月19日率先發布第一季度財報。沃爾瑪第一季度營收1346億美元,同比增長8.6%,高於預期的1324.8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爲1.18美元,高於預期的1.12美元。Target和Lowe’s於20日發佈財報。Target第一季度營收爲196.2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90.4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爲59美分,高於預期的40美分。Lowe’s第一季度營收爲196.8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83.2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爲1.77美元,高於預期的1.32美元。

與這三家零售巨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貨業和服裝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美國已經有至少11家零售業公司正式提交了破產申請,其中不乏百年老店。5月4日,美國服裝品牌J. Crew提出破產申請,成爲疫情暴發以來美國首家申請破產保護的全國性服裝品牌。5月7日,美國百年奢侈品百貨連鎖店尼曼·馬庫斯集團(Neiman Marcus Group)宣佈申請破產。5月15日,美國最大的連鎖百貨商店之一、有着118年曆史的J.C. Penney宣佈申請破產。另一家以賣高端品牌爲主的美國百貨公司Nordstrom儘管沒有提出破產申請,但於18日宣佈永久關閉旗下所有3家Jeffrey連鎖精品店,並在兩週前宣佈永久關閉旗下16家百貨商店。“維多利亞的祕密”母公司L Brands也在5月20日宣佈計劃2020年永久關閉約250家北美地區的維密店鋪,該公司一季度總銷售額同比下降37%,已經連續三個季度虧損。

霍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爲絕大多數零售商店屬於非必要行業,在政府的要求之下,他們不得不閉門歇業。此外,由於經濟處於停滯狀態,不少消費者面臨失業和收入下降的局面,因此他們會減少購買非必需物品如服裝、傢俱、電子產品等,這對百貨業和服裝業造成了不小的損害。

美國4月零售數據支撐了霍勒的觀點。根據5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在4月份,服裝和配飾零售額下跌78.8%,電子產品和電器銷售額下跌60.6%、傢俱和家居銷售額下跌58.7%。

此外,財經評論員Jim Cramer指出,美國政府對零售企業存在不公平對待,他們強迫一些零售企業關門,而另一些零售企業繼續營業,這對規模較小的零售企業造成了永久性的損害。“如果你是沃爾瑪,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讓政府關閉你的競爭對手,而這已經發生了。我認爲政府是一個糟糕的演員,因爲他們讓一些巨頭變得更加強大。”

Cramer認爲,在危機結束後,疫情導致的經濟停滯可能使美國只有三家零售商。“零售巨頭是‘新冠病毒’經濟的贏家。”

疫情加快行業重塑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美國的線上購物蓬勃發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財報發現,沃爾瑪、Target、Lowe’s能在第一季度逆勢增長主要源於線上銷售的大漲。在第一季度裏,沃爾瑪美國線上銷售額上漲74%,Target美國線上銷售額上漲141%,Lowe’s美國線上銷售額上漲80%。

另據Adobe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4月1日至4月23日期間,美國電子商務銷售日平均環比增長約49%。此外,美國4月份非實體店零售商的銷售額環比上漲8.4%,同比上漲21.5%。

霍勒對記者解釋道,這是由於疫情,美國人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購物方式。“過去他們從來不會在線上購買食品雜貨,但這一習慣現在已經發生改變。這也就是爲什麼沃爾瑪、Target在一季度財報表現出色的原因。”

面對這一趨勢,不少零售企業紛紛加大了線上的投入。Walgreens就推出了新的在線服務,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購買商品、然後在當地實體店的免下車窗口提貨。此外,Walgreens還與第三方服務公司Postmates合作,將按需配送業務擴大至逾7000家門店。

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黛安·斯旺克(Diane Swank)表示,“這是一種加速的趨勢。新冠病毒大流行將零售領域的重組加快了兩到四年。這完全改變了他們未來的商業模式。”

不過,線上商城是有代價的。零售商必須完成傳統上由顧客完成的任務,比如從貨架上取下一件商品並將其運送到顧客家中。此外,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在增加,爲了完成線上訂單,公司還需要對員工進行不同類型的培訓,比如挑選和包裝。沃爾瑪就表示,該公司有7.4萬名個人購物者。其中一些是專門爲快速送達服務招聘的,不過該公司拒絕透露招聘人數。沃爾瑪對每筆訂單收取10美元的快速送貨費,這是其承認成本較高的業務之一。

埃森哲全球零售業務主管Jill Standish表示,“對於多數零售商而言,事實仍然是在線銷售更貴。”“如果你原本在網上只有15%的業務,而現在突然間你在網上完成了50%的業務,但這是你沒有計劃的業務成本。你可能會看到很大的交易量,但你不會看到很多盈利。”

Standish指出,最賺錢的銷售是當消費者走進商店,從貨架上拿東西的時候。在大多數情況下,第二好的選擇是讓顧客在商店裏選擇線上訂貨、線上提貨,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最昂貴的銷售是在線訂單,必須打包並運送到某人家中。

儘管不是最賺錢的模式,但零售商仍不得不這麼做。零售企業投資者顧問、前零售企業高管簡·尼芬(Jan Kniffen)表示,零售企業“沒有其他選擇。否則的話,你就會讓別人奪走你的市場份額,或者你會讓別人搶走你的生意”。

然而,對於百貨商店來說,數字化轉型也不是“良藥”。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不少百貨商店就已陷入困境。2019年美國有將近1萬家商店倒閉,零售百貨成爲去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板塊。

霍勒向記者解釋稱,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爲已經發生轉變。“二十年前,百貨商店是美國人購買時裝、美妝產品的首選。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美國人的消費行爲變得更加理性。他們不再一味地追求高端奢侈品,這使得低價服裝和鞋類專業零售商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Target在消費者中流行開來就是因爲其‘廉價時尚(cheap chip)’的審美。最近幾年, 隨着電子商務的興起,服裝和美妝的銷售正以驚人的速度往線上轉移。”

雖然一些提前佈局線上渠道的公司如沃爾瑪和Target在疫情之中表現相對堅挺,但卻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情況。根據房地產服務公司Green Street Advisors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美國約有一半的百貨商場可能關閉。

波士頓道富環球顧問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Arone稱沃爾瑪和Target都是贏家。“那些不符合這種新興模式的商家正遭受巨大的損失,因爲經濟進入衰退,他們可能無法在震盪中存活下來。我們會看到明顯的贏家和輸家。”

美國人消費變得審慎

美國政府上週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支出下滑16.4%,創下紀錄高點。此外,美國4月零售銷量環比下降16.40%,爲1992年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

MUFG Union Bank首席金融經濟學家Chris Rupkey表示:“上月,消費者無法外出購物。因爲抗擊疫情令他們只能居家隔離。歷史上我們從未見過這樣差的經濟數據。”

不過,不少分析師預計,隨着美國各州開始分階段重新開放經濟,一些非必要行業的商店允許重新營業,一些數據將出現好轉。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Jay Bryson認爲,目前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長時間。4月的零售數據可能是週期性低點,5月美國經濟逐步重啓能帶來一定上升空間。

Capital Wealth Planning首席投資策略師Jeff Saut表示,此次經濟下滑可能最終不會是"大問題"。“我確實認爲市場上存在着巨大的、被壓抑的需求。我認爲在今年下半年可以看到經濟活動出現一個漂亮的、強勁的回升。”

零售銷售額大幅下滑之際,正值美國自二戰後未曾出現過的“失業潮”。過去八週,約3650萬美國人首次申請了失業救濟金。因此,霍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疫情能夠平穩結束,有些就業崗位很可能也不會回來。“找工作變難、收入減少,美國人可能會在消費上變得更加審慎。”

霍勒解釋稱,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1美元商店Dollar Tree變得更受歡迎,因爲該店的所有商品只賣1美元,令其銷量大增。“疫情之後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更多的消費者會去低價商店消費。此外,消費者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會擔心衛生和健康而選擇線上購物。”

零售業何時能復甦?霍勒表示難以預測。“疫情的前景尚不明朗,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也無法判斷是否會反彈。如果要完全恢復的話,可能需要到2023年。如果疫情不會反彈,那麼可能會在2021年復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