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文人是特别尊重的,自古以来文人就是国家的核心,文人都是高风亮节,有骨气,有尊严。咋们一直有文人不为五斗米而去折腰就就对古代文人最深切的体现,但是在战争时期,好多文人都失去了所谓的傲骨,他们贪生怕死,完全背离了自己该表现的傲气,但是在民国时期,最后一个真正的有骨气的才子,也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人——刘文典。
刘文典是安徽人,自古安徽出才子,这也是刘文典的真实写照。刘文斌从小学习,他对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了解,他后来成功的开始了名校安徽公学,刘文典是去哪都会引起喧哗的才子,当时陈独秀就看上了刘文典,并且对他极为关怀,1907年陈独秀举荐刘文典加入到同盟会之中。当时这个时候正是国家最混乱的时刻,刘文典每天奔波在中国和日本的路上,他为同盟会的事情到处跑,他还曾经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
1916年刘文典被邀请去北大教学,他在北大的时候研究古典文学,1923年的时候他成功的写出了《淮南鸿烈集解》,这一文章的发布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被众多文人深深认可,后来不断的写了好几篇著名的文章,刘文典世间成为文坛巨匠。
1927年刘文典被请去安徽大学去当校长,就是这个时候爆发了刘文典怒骂蒋介石的事件,当时这一事件算的上是民国最轰动的一件事。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刘文典刚刚任校长没多长时间,他学校的学生于隔壁的女中学生发了冲突,俩人因此扭打在一块,女孩子哪能打得过男孩子,于是女学生受伤了,于是学生就跑去政府告状,当时蒋介石正好在当地于是就把刘文典叫来询问。
当时刘文典来到政府就看见蒋介石摆出官架子在质问他,刘文典哪里容得别人无缘无故的吼骂他于是就与蒋介石吵了起来,俩人互不相让整个机关大院都能听见俩人的声音,蒋介石在看到刘文典如此的态度,一气之下就撤了他的职并且要说要不严惩他就对不起孙中山,刘文典一听到孙中山的名字,更是怒怼蒋介石,他和孙中山认识的时候蒋介石还不知道在哪了。
文人哪能弄过当官的所以刘文典被蒋介石抓了起来,虽然最后迫于压力放了刘文典但是却撤销了他校长一职。刘文典典型的桀骜不驯,所以和同事相处都不是特别愉快,最后别大家联合上报开除了他,1958年刘文典因病去世,年69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