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接觸事物的增多,孩子的好奇心也開始不斷增長。當孩子漸漸懂事後,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用聽、看、觸摸、抓握等方法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們慢慢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心理需求。

對於那些還未進入社會的孩子們來說,“家”是他參與的第一個組織,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在所有的親人中,媽媽又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由此可見,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媽媽在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所以,望子成龍,盼女成風的媽媽們,爲了讓你的孩子健康成長,請先明瞭孩子的心理需求。

那麼,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哪些呢?

通常來說,有以下四種:

一、情感依賴的需求

孩子這種情感依賴在嬰兒期表現得尤其明顯。兩三歲的小孩表現得特別“纏人”,媽媽去哪兒,他都要跟着,這也是情感依賴的表現。小孩往往是寸步都不想離開媽媽,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們的情感依賴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有些媽媽說:“教育孩子,就得使用棍棒政策,跟他講道理沒用。罵一頓、打一頓反而聽話了”。持這種觀點的媽媽其實是不瞭解孩子。她們採用老一輩沿襲下來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做的結局是讓孩子從小對媽媽產生了畏懼,長此以往,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其實,孩子表現出“纏人”的特點,是因爲情感依賴沒有得到滿足,媽媽只需要多花點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滿足其情感依賴,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消失。

二、歸屬感的需求

歸屬感的需求其實並不僅僅體現在孩子身上,這是人類的一種最基本需求。是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在小孩子身上更明顯。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歸屬於某一團體,能夠被這個團體中的其他人所接納和肯定,也希望自己在團體之中能佔一席之地,從而在這個團體中獲得個人安全感。

孩子同樣如此。作爲家庭中的一份子,他們也希望能夠在家庭中擁有自己的地位。但他們的這種歸屬感需求,常常因爲媽媽的某些行爲而得不到滿足。

孩子:“媽媽,讓我來幫你掃地!”

媽媽:“不用了,你做不了這些事。”

失落的孩子心想:“媽媽嫌棄我,媽媽不喜歡我,我再也不幹家務了。”

第二天,有客人馬上要來,媽媽着急的對孩子說到:“寶貝,快和媽媽一起收拾一下客廳,一會有客人來。”

孩子坐着不動,心想:“我纔不管呢,反正我不做你們也會做好。”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並非天生就是懶惰的,而是當他們希望融入家庭這個集體時,被媽媽拒絕了,這時,孩子的歸屬感就沒有得到滿足。當孩子的歸屬感得不到滿足時,他不僅不會與媽媽合作,還會變得特別沒有責任感。

因此,在平常,媽媽要有意識的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證明他對家庭是有所貢獻的。如飯後讓他幫忙收拾碗筷,之後真誠的對他說“謝謝”等。這時,孩子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我是有用的,媽媽需要我,從而會更積極的爲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事是孩子歸屬感得到滿足的表現。

三、被關注的需求

今天的媽媽們也都要和男人一樣爲生計而在外打拼,這樣,難免就會忽略孩子的各種情感需求。當孩子得不到媽媽的情感和認同時,他們就會用一些有破壞力的行爲來引起媽媽的注意,哪怕這種行爲極具危險性。

媽媽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開始準備給孩子做晚飯。

正在客廳做作業的孩子見到媽媽回來了,高興的迎上去,嘟噥着要媽媽抱。

媽媽一把推開了孩子,徑直去了廚房。孩子呆呆的站在客廳。媽媽自顧在廚房忙着準備晚餐。

突然,從客廳傳來一聲巨響。媽媽跑出來一看,餐桌上的小魚缸掉在了地上。

媽媽生氣的對孩子大嚷:“你這是怎麼回事?”孩子心想:“你不愛我了沒有關係,至少我還能用破壞東西來吸引你的注意力。”

孩子們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小“觀察家”,他們很清楚“自己什麼樣的行爲會引起媽媽什麼樣的反應”,但是,他們常常會對媽媽的種種反應做出錯誤的解釋。如上面的事例中,當媽媽冷落了孩子時,孩子就會認爲是媽媽給他的愛減少了。於是,他們便會用壞行爲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就算是再次被媽媽打罵他們也不在乎。因爲他們會認爲:雖然我得不到媽媽的情感和接納,但至少我還可以得到他們的注意。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發展成叛逆少年或不良少年。

所以,生活中,媽媽再忙也不能忘記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爲時,媽媽要分析其心理,在滿足孩子正當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儘快結束孩子的這種“我吸引你注意”的遊戲。

四、被信任和肯定的需求

儘管孩子很小,但他們也非常希望媽媽能信任他們。然而,大多數媽媽總認爲他們是孩子,不可靠,不可信,再加上又缺乏對育兒知識的瞭解,因此,常常遺忘了孩子也需要信任這一育兒心經。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有渴望被信任的心理需求。

小宇是一個平時不怎麼愛說話的孩子,在唱歌方面也是五音不全,一張嘴就會招來全班同學的嘲笑。

又接近期末測試了,小宇整天惶恐不安,擔心音樂課的考試。小宇的反常表現,引起了媽媽的注意,通過了解,媽媽知道了實情。

在期末測試那天,媽媽出現在小宇身邊。老師剛點到小宇的名字,就有同學偷偷的笑了,還有個別同學乾脆直接對老師說:“老師,他不行的,別讓他唱了”。

這時,媽媽用賞識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激勵着他,在媽媽的鼓勵和老師同意媽媽帶他一起唱的情況下,小宇怯生生的來到講臺上,然後按測試的要求進行表演。表演的結果是隻有媽媽的聲音,而小宇只是動了動嘴脣,沒等唱完,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跑回自己的座位,把頭深深的埋在課桌下,此景引來一片鬨笑。

這時候,媽媽對小宇說,你今天大膽站上舞臺了,就是一大進步,媽媽爲你的進步感到自豪。

小宇感受到了媽媽的鼓勵,過了一會,主動舉起手來,要求再考一次。這一次,小宇獲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

從此,小宇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變得非常自信。

要給孩子力量,就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宇在媽媽的鼓勵、肯定下變得自信和自強。

從這個孩子身上,媽媽們應該領悟到:信任和肯定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其次,媽媽要學會崇拜孩子。因爲我們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因此,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的,作爲媽媽應該堅信自己的孩子能成爲最好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