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对于中小学生,开学后如何适应这段学习生活,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学习计划。回到阔别已久的课堂,见到久违的老师和同学,心中的这份欣喜自不用说。这也是开学没多久,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课堂纪律。上课说话、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帮助学生尽快回到一个正常的学习状态,就是老师们首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作为语文老师,开学后我狠抓学生3个学习能力,通过这3个学习能力,让同学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紧张的学习意识。

  进入学习状态,也就是我们老师常说的收心。什么是收心?就是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作业认真完成,再也不是假期慵懒的学习状态。本学期比较短,很快就要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你在假期落下的学习,不想着在开学后赶紧追赶上来吗?有了和同学们的对比,才能意识到你在学习上的差距。对于老师来说,整顿班级纪律、狠抓学习能力、调整学习状态,都不是容易的事。而且这也要看家长的配合程度,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希望我的教学方法能给大家一定的借鉴。

  1、 抓好提前预习的习惯,告诉家长如何督促

  提前预习课文不光是语文学习的能力,更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课文不是提前自学课文,而是提前了解我要学习什么内容。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同学进行了课文预习。不光体现在对生字词的理解上,是否熟读了课文?课本里是否有标好自然段落?在学生打开语文书的那一刻,老师就知道这堂课该怎么上了。不求全班同学都能达到语文的状态,但是不预习,你落后的就会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差距了。加上新学期的适应期,你要多久才能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学习状态呢?

  狠抓预习习惯,我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所以开学后的一个月,只要学习新课文,我都会把语文预习的方法抄送给家长,请家长督促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让家长知道,预习课文不是提前学,而是培养学生去思考问题,了解第二天上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家长也可以通过预习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你的预习能力好不好,直接反映出语文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月的学习调整,基本上班上的同学就能做好预习作业了。

  2、 抓好整理语文笔记的习惯,不抄板书

  作为语文老师,我的语文课不太支持学生们去抄板书,语文学习的听讲效率不是把课堂上老师的板书抄写下来,就是认真听讲了。我狠抓整理语文笔记的习惯,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习分辨,老师讲课的时候,哪些内容是重点,需要做好笔记,哪些内容是需要紧盯着黑板,看老师写板书。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如高年级同学,可以边抄板书边听讲,一心不能二用,语文笔记的书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狠抓整理语文笔记的习惯,主要是向同学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上课听讲了,你才知道老师讲的哪些知识点是重点。上课没有听讲,光抄笔记没有用,更要学会去整理和归纳语文笔记。开学后我还定期收语文笔记进行批改,看看哪些同学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是真正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的。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对听讲的回顾,对知识点的重新梳理,只有通过这样的语文学习训练,才能让同学们快速回到课堂学习状态。

  3、 抓好专注度,提高写作业和学习的效率

  狠抓专注度,在课堂上发现开小差的同学,我会及时提醒。因为专注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专注度不好的同学,写作业就慢,听讲效率也不高,就不同说学习效率了。除了老师上课的严格要求,家长在专注度的练习上,更要配合老师。不能在开学后,写一个作业,写到很晚。写作业的效率提高不上来,专注度就练习不好。为了让同学们进入学习状态,我甚至要求开小差的同学,把老师的课堂重点抄写20遍,以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关于狠抓语文学习能力,还有阅读和书写能力也应该关注。语文学习是一个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的学科,更是一个积累学习的学科,狠抓语文学习能力,不是老师的一时兴起,而是希望在本学期所剩不多的学习时间中,持续培养的学习习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是同学们适应了新学期的表现。如果你在学习上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