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結尾,記憶回到裘莊,在悲劇發生前的寧靜裏,顧曉夢已預知自己犧牲的結局,想辦法留下最後的消息。故事的發展空間被縮小到裘莊裏的幾間房間和審訊室,這使敘事線索更加緊湊,情節走向更加完整與詳細。

劇中以對日抗戰中期汪精衛主持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爲大時代背景,然後將情節衝突點放在了地下抗日成員對汪僞分子的暗殺活動上。故事的發展空間被縮小到裘莊裏的幾間房間和審訊室,這使敘事線索更加緊湊,情節走向更加完整與詳細。

劇中大部分情節都被安排在了晚上,整部電影的色調陰暗,少用亮光。夜晚的黑暗與死寂爲整部影片的故事走向渲染了更深一層的不確定性,突出了其壓抑的主格調。這部電影的人物形象也沒有流於正反派鮮明對立的表面刻畫,而是塑造了一羣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角色。懷揣光復家族理想的殘忍日軍將領;貪生怕死的汪僞政府傀儡;身爲女子卻有錚錚鐵骨的地下黨員……每個角色都有其複雜性與矛盾性,這使他們的行動與情節相輔相成,加深了情節的曲折性。

情節主要圍繞着“老鬼”誤傳出去的一則情報展開。裘莊宴請,屠殺悄無聲息地開始了。我對這部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個人的死亡。

被活活打死的白小年;精神崩潰自殺的金生火;被卸磨殺驢的王田香;以死傳信的顧曉夢;死在回國船前的武田。他們中有殘忍的反派,有看似無辜的替罪羊,有堅強不屈的革命者。但他們每個人的死亡都能提醒我戰爭帶來的沉重苦難與身處戰爭年代的悲哀無奈。

當戰爭與侵略的念頭開始席捲,理智逐漸消失,一切走向瘋狂。

戰爭時期巨大精神動盪下產生的嗜殺、虛僞、逃避、背叛、自私,還有那些依舊被堅持的不屈、執着、擔當、勇氣和無私,都一一體現在了每一個角色身上。它們藏在李寧玉對未來單純的想象裏;藏在王田香死前的不甘裏;藏在吳志國絕不鬆口的意志裏;藏在顧曉夢不畏犧牲的信念裏。

生命可貴,可對那個年代的革命者來說,有遠比生命更重的信仰。戰爭肆虐下,他們是守住本心不動搖,還義無反顧伸出手挽救民族於危難的堅實力量。風雨飄搖的家國裏,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撐起了舊中國最後一片天。遠山迴響,皆是先烈們對祖國堅定而深情的告白。

今日雖已遠離戰爭年代,可我輩仍有守護民族之責。影片結尾,記憶回到裘莊,在悲劇發生前的寧靜裏,顧曉夢已預知自己犧牲的結局,想辦法留下最後的消息。她的堅定不悔告訴我們,爲國、爲民族,我輩當時時刻刻、世世代代奮不顧身。裘莊的風聲,就是對此義最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