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更激進地表達自己專注手機的定位,Quibi的視頻發佈時只允許手機觀看,而反觀Netflix,90%的觀看都是在網頁端、電視等大屏設備。原本Quibi是希望人們在工作閒暇時,可以拿起手機看一集Quibi,但“居家隔離”禁令讓所有人都呆在家裏,不僅時間變得更加完整,Quibi的10分鐘碎片化觀劇場景大大減少,同時更重要的,聲勢浩大的發佈會也不得不取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雷科技”(ID:leitech) ,編輯:屁屁,36氪經授權發佈。

備受矚目的流媒體新玩家Quibi終於上線,它承載着夢工廠創始人Katzenberg和惠普前掌舵Margaret兩位明星創始人“創立電影、電視之後影像敘事的第三次革命”的野望。但Quibi開局不利,上線一個月,只有290萬下載用戶。

Quibi怎麼了?

Quibi是什麼?

Quibi是一種全新的流媒體形態,其名字的是來自Quick Bite(快餐店)的縮寫。它瞄準的是年輕一代的碎片化時間,只在手機端提供服務,內容是10分鐘左右的高端視頻。

想象一下,在等咖啡的幾分鐘裏看一集美劇,這就是Quibi。

Quibi的內容形式主要有三種:“燈塔”,無劇本節目和新聞合輯。“燈塔”是Quibi的主打內容,它通過高額投入,名導製作,將電影品質的影片帶到手機。1-2小時的電影會被拆分成數個時長10分鐘以內的超短劇片段,每集高潮迭起又帶有懸念,吸引用戶追看下一集。無劇本節目包含真人秀、紀錄片、比賽節目等多個類目,娛樂屬性更強,是YouTube移動端的有力競爭對象;而新聞合輯是將各大媒體的新聞綜合,做成視頻短片形式,可以有效增加日活。

別看Quibi每集還不到十分鐘,他們並不便宜。Quibi“燈塔”系列每一分鐘的製作成本高達12.5萬美元,一季燈塔的成本大約是750萬美元。而首發主打劇《Survive》共有12集,預估成本超千萬美元。無劇本節目每分鐘成本也高達2-5萬美元。而僅僅是新聞聚合的新聞合輯,其每分鐘成本也在0.5-1萬美元左右。

Quibi的製作團隊也堪稱夢幻天團,其創始人Katzenberg是夢工廠創始人,曾擔任迪士尼影業總裁,另一位創始人Margaret Cushing曾掌管eBay,惠普兩家頂級公司。Quibi的投資方包括迪士尼、索尼、華納等頂級影視巨頭,《蜘蛛俠》導演Sam Raimi,《逃出絕命鎮》製片人Jason Blum,斯皮爾伯格等頂尖影視人才也爲其製作劇集。

Quibi想做的,是把好萊塢帶到手機,它也絕對有這個能力。

疫情讓Quibi首發失利

Katzenberg本計劃在Quibi發佈前一天,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發佈會來造勢。這場發佈會將會仿照奧斯卡頒獎禮,邀請至少150位好萊塢明星,更有至少200家媒體跟蹤報道。

而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給了Quibi當頭一棒。

原本Quibi是希望人們在工作閒暇時,可以拿起手機看一集Quibi,但“居家隔離”禁令讓所有人都呆在家裏,不僅時間變得更加完整,Quibi的10分鐘碎片化觀劇場景大大減少,同時更重要的,聲勢浩大的發佈會也不得不取消。

但Quibi還是決定發佈產品。

4月6日,Quibi發佈。爲了招新,Quibi採取了新用戶免費觀看90天的營銷策略,然而僅僅上線一週,Quibi就跌出AppStore免費榜前50。上線一個月,只有290萬下載用戶,而活躍用戶是130萬。上線近兩個半月,在IMBd上,最多投票的“Most Dangerous Game”也只有410個人投票,而重資打造的《Survive》僅有394人投票,評分也只有6.2分。相較而言,Netflix今年一季度新增1577萬用戶。

“都怪新冠疫情”,Katzenberg說。

爲了更激進地表達自己專注手機的定位,Quibi的視頻發佈時只允許手機觀看,而反觀Netflix,90%的觀看都是在網頁端、電視等大屏設備。正如前文所說疫情的衝擊讓潛在用戶的生活習慣出現變化,“碎片化時間”被連結到一起,Quibi不能投放大屏設備的體驗遭到潮水般的惡評,導致Quibi只好再次開發投屏功能。

現在,不管從已釋出的劇集質量,還是出師未捷的首發戰況,Quibi都未能證明自己。

手機看超短劇現實嗎?

好萊塢對於手機看超短劇的設想仍持觀望態度。

超短時長的精品劇集並非沒有先例。去年3月,Netflix就推出了一部時長在5-15分鐘之間的超短劇《愛,死亡和機器人》,以充滿藝術性的瑰麗想象捕獲全世界影迷的心,大獲成功。

不過《愛,死亡和機器人》雖然成功,但是出品方Netflix仍是以晚間大屏播放爲主,劇集的成功只能說明超短劇有成功的可能性,但並不代表白天手機看超短劇這一場景會成功。只有當Quibi誕生自己的《愛,死亡和機器人》,這個場景是否合理才能被驗證。

從趨勢上來看,近30年歐美劇的集數越來越少,精品劇通常在10集左右,英劇更出現了3集的“黑鏡”等頂級大劇。但是劇集每集的時長並沒有因爲來勢洶洶的移動互聯網而顯著縮短,近期大熱的環形物語和西部世界時長甚至每集長達一個多小時,這類劇集爭奪的是人們的“晚間時光”。

劇集這種形式,和短視頻不同,它要承載一個完整的主題,天生就更適合晚間時光。

晚上通常會有整塊充裕的時間,人們可以在電視上等更大屏幕的設備上觀看,更有可能沉浸在時間長,劇情推展相對較慢的劇集中。而推出超短劇爆品《愛,死亡和機器人》的Netflix,就是爭奪晚間消費場景的領頭人。Netflix首席執行長Reed Hastings曾多次公開表示,Netflix的敵人是睡眠時間,其實就是大段連續時間。

但在手機上,劇集類長視頻並不喫香,Netflix的移動端數據只佔到了其總時長的10%。而中短視頻更受移動端用戶喜愛,因爲它們更能適應白天碎片化生活的需求。eMarketer數據顯示,人們在手機端消費視頻時,有70%的的時間都花在了YouTube上。

YouTube的平均觀影時長爲6.2分種,其內容形式多元,主打方向爲音樂和娛樂等更輕鬆,更具有消遣性質的視頻。人們通過這類視頻消磨時光,但不需要完全沉浸在視頻中,倍速觀看,跳播也不會影響視頻的觀看體驗。

在中國短視頻發展迅速,早在2018年12月,中國用戶在短視頻上的花費時間就已經超過了長視頻。相較於中長視頻,短視頻分發效率更高,人們甚至不需要主動選擇觀看的視頻內容,只要接受機器的餵養,看過即忘,不需要沉浸體驗,更適合碎片化時間。

Quibi的移動打法

基於手機觀看視頻的定位,Quibi在產品形態上做出了多項創新。

“Turnstyle”是Quibi的主打技術,無論是橫屏還是豎屏狀態下該技術都會生效。Quibi爲橫豎屏配置了各自獨立的視頻,Turnstyle技術會對不同場景下的視頻主體進行優化,而不是畫面的直接生硬放大,在豎屏模式下軟件還會自動調整進度條的位置以符合使用習慣。

其次,過去囿於屏幕尺寸的限制,在手機上觀看電影大片會丟失大量細節,而這項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的看到人物微表情和畫面細節。同時這種獨特的使用體驗只能在Quibi應用獲得,也進一步增加了用戶粘性。

除此之外,Quibi還針對不同的劇集形式提高多樣的定製功能,例如爲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恐怖短片劇集《天黑之後》開啓特別功能,用戶只能在天黑才能看到該劇。

爲了和TikTok爭奪注意力,Quibi想將超短劇做得更富懸念。

Katzenberg表示:

無論是講述多個情節的單個故事,還是“受驚的五十個州”這樣的選集類節目,都可以講述美國各個州的不同恐怖故事。Quibi在做的,就是將這兩種成熟的方式科學地結合起來,然後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形成我們的'燈塔',其中,我們在長達7至10分鐘的章節中講述了兩個小時的故事。在每一集中都製造一個讓你驚歎不已的時刻,以及讓你忍不住點開下一集的懸念。

Quibi劇集“Don't look deeper”的導演Catherine Hardwicke表示:

它增加了一種我非常喜歡的可行性。它是非線性,更有趣了。我們在每集都有一個冷門的開場,每集都以某種懸念結束,就像'媽的,剛剛發生了什麼?'媽的,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

雖然歐美劇已有大量20分鐘左右的成熟劇集,例如《摩登家族》,《IT狂人》,《小謝爾頓》等等,但他們都是情景喜劇,不同劇集關聯性較弱。而Quibi想要做的,是讓這些劇集連接起來講述一個電影長度的完整故事,而分開後要在每個單集中都設置多個懸念,同時要兼顧不同劇集之間的情節連接,還要濃縮在10分鐘的長度。這並不容易。美劇《The killing》的編劇Veena Sud就表示,把故事分爲10分鐘一章來講述是很大的挑戰。“每集劇情都要有一個戲劇性的結尾,以吸引用戶繼續看下去。”

Quibi目前的嘗試也還未成熟。Quibi首發主打劇集《Survive》就採用了這樣的形式,將一部電影時長的劇集分爲12個Quibi片段,並試圖達到多個懸念的效果。但這部高成本劇集既沒有收穫好評,也沒有給Quibi帶來討論。開播兩週來,IMDb只收獲了12個評論,評分也只有6.2分。

一個評論寫道:“它把一個故事分解成8-10分鐘的量級,然後只在小屏幕上提供。這對我來說糟糕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