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战争史上苏联和德国这一对冤家对头一直以来都是充满着话题度,尽管到现在依然有大批的军事学家在研究着苏联与德国当年的一系列战役,其中有许多战役被列入了经典战役教材中,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进攻柏林战役等等。1942年苏联与德国的作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中,双方互有攻守基本持平,尤其是苏联军队进攻德国大卢基军团的战役,尽管在之后的历史评价中算不上著名战役,但是其具有的效果可以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平起平坐,甚至可以称得上另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中央集团军的北部防区大卢基向北伸展了70公里,德第59军担任着整个大卢基地区的防务工作,尽管战线上有两个10公里的缺口,但是因为这两个缺口都是处在沼泽地带,天然的地理位置让这两个缺口无法让大部队通过,所以德军并不用特别担心。只是到了冬天之后,这两个缺口所具有的沼泽地就会结冰,这样一来步兵就可以通过这两处沼泽地发起进攻了,尤其是到了12月结冰的厚度变得更厚,装甲车都可以从冰面上通过了,即使大雪纷飞的天气里苏军依然可以派出滑雪部队。德军起初还因为这两个缺口的独特优势而喜出望外,后来进入冬天才发祥高兴得太早了,而苏军同样也发现了到了冬天这两个缺口的沼泽地实际上形同虚设,于是将进攻时间挑在了冬天。
苏军投入的兵力是第三突击集团军,麾下具有三个军下属的若干个师旅,其中大部分都是步兵,还有一部分骑兵、炮兵和装甲部队,1942年的苏联军队存在着一个特点,那就是缺乏有着丰富经验的指挥官,而且部队打光后就直接拉倒后方补充兵员,然后再返回战场,性质上有点一次性部队的那种意思。到了1943年情况有所改善,有经验的指挥官逐渐增加,很多部队也进行了扩编,有些部队扩编之后战斗力得到大大提高,比德军部队还要高,但是大部分部队战斗水平还是不如德军部队,于是在大卢基战役中我们会看到一种情况,就是在相同的作战情况下,有的苏军部队损失惨重甚至近乎覆灭,但是有的苏军部队却表现出色屡建奇功,而且损失不是很严重。
德军在大卢基投入的部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五花八门,有海军陆战队和国防军陆军,还有空降师和空军野战部队,更有甚者党卫军也投入了战斗,一支情报部门的特种部队也加入了战斗,如同是德国军种大荟萃。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德军指挥部能控制的,因为当时很多部队都被派到了斯大林格勒参加战斗,由于战事的情况恶劣不得已让很多预备队也加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对于大卢基的作战,当然是只要能参加战斗的部队都派到大卢基。德第59军军长是切瓦勒里,此前第59军隶属于德第九集团军,一直到了1942年10月59军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作战军,其中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当属第八装甲师,从波兰战役开始就一直是一支虎狼之师,作战经验丰富装备精良,可以说是元老级别的作战部队了。另外第20摩托师和第三山地师的实力也不可小觑,第20摩托师从1935年成立至今,参加过波兰战役、明斯克战役和列宁格勒战役,第三山地师成立于1938年,此次参加防御大卢基地区将大部分主力都派了过来。
勃兰登特种部队在德军历史上十分出名,其作战风格以迅捷猛烈著称,曾经德国攻打荷兰时,勃兰登特种部队就派出了一支小队冒充荷兰部队向德军发起进攻,让德国拥有了很好的进攻荷兰的理由;进攻斯大林格勒时同样也是勃兰登特种部队的成员冒充苏联军官,混入了斯大林格勒,次日参观一处油田时发布所有苏联部队已经后撤的谣言,让整个油田的防守部队撤离油田,德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得了油田,相同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足以见得这支勃兰登部队的实力是惊人的出色。苏联方面对于进攻大卢基的计划是第三集团军合围大卢基地区,切断与列宁格勒的铁路,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交相呼应,如果战事进行顺利的话,就可以考虑解放波兰了。当然这个计划只是苏联方面的设想,具体实际情况还要看到时候的作战情况,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存在着很多变数,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不论战役会不会以设想的情况进行,大卢基地区是必须要占领的。
德国方面的计划相比较就简单了许多,就是守住大卢基地区,如果能给苏军造成重创那就再好不过了,大卢基地区是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的连接枢纽,能够守多久就要守多久,就算守不住全部的大卢基地区,也要守住部分地区,这样就可以对苏军的补给线造成威胁。大卢基的重要程度在苏联人眼中是非常重大的,从大卢基被德军攻占之后苏军就开始反攻,只是德军在攻占之后就开始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让苏军无机可乘,防御工事里还有大量的弹药和食物,这是向来严谨的德国人考虑到未来会有苏联军队围困大卢基的一天而提前准备的。大卢基是个小城镇,但是就当时的铁路情况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列车都要到这里换轨,就算是政府高层到了这里也是如此,这就是大卢基地区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德军在此处修建的碉堡不论质量和数量都是非常高的,而且苏军进攻时如果想前进,就只能与德军展开每一处碉堡的争夺战,否则根本无法前进,这一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十分相似,苏军在城内依托每一处建筑与德军展开巷战,大卢基和斯大林格勒的情况就是同样的作战情况,只不过攻防双方不同罢了。 原本59军总体听命与曼施坦因,这让德军士气十分高昂,但是由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作战不顺利,所以将曼施坦因派到了斯大林格勒,这样59军就被孤零零的放到了大卢基地区
11月24日进攻大卢基的战役正式打响,苏军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迅速对大卢基展开包围,因为德军将主力部队全部放到了城镇里参与防守,所以外围并没有德军的防守部队,这样一来到了晚上苏军就完成了对大卢基的合围。25日苏军向大卢基发起进攻,苏军不出意外的伤亡惨重,但是战斗民族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28日时切断了铁路,德军的损失也很惨重,希特勒所率领的德军最高指挥部正在将全部精力放在斯大林格勒,所以大卢基地区已经被遗忘了,第59军的士兵明白这一点,于是决定坚守到最后一刻。原本应该参加作战的德伞兵一师因为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而没有出现在大卢基的战场上,第8装甲师虽然前来支援,但是比较搞笑的一点就是第8装甲师向来以没有完成过预期任务而著称,但是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确实出色,第20摩托师也投入了战斗,此外勃兰登部队也派出了一个营投入了战斗。
苏军和德军都明白大卢基或许可以撑到援军前来,所以德军想做的是困兽之斗,而苏军要做的就是发起猛攻,即使有部分碉堡还没有清除,苏军的损失很惨烈,但是在炮火的支援下还是顶了上去,对苏军来说最有效的战术就是人海战术了,尽管这个战术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计的,大卢基一时间成了苏军的地狱。尽管是战斗民族也承受不住这样的代价,30日时主攻部队不得已后撤,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甚至有士兵倒戈到了德军部队,但是德军的人数毕竟比苏军少的多,所以几日的连续作战,德军部队也消耗殆尽了。
战线逐渐稳定了下来,因为双方都要休整部队,双方的损失都是十分惊人的,举个例子德军一个山地团一共22民军官,现在只剩下了2人,原本786人的部队仅仅剩下了60人,苏军至少能得到后方的支援和补给,而德军能获得的只有希特勒的坚持作战的口号,德军请求派出补给,但是只有部分空投,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被苏军装进了口袋。进入新年之后德军的情况逐渐恶化,虽然没有人逃离部队,伤员也被集中照顾了,但是药品缺乏而且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食物几乎要被消耗完,一些疾病也开始流行,而且每天要遭受苏军的轰炸和炮击。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苏军发起进攻,如果能打开一个缺口,就可以撤离大卢基地区。苏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做出全面防守,但是比德军的人数还是多的不少,迅速转守为攻向德军的最后阵地发起进攻。
这次反击的失败让德军彻底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元气,苏军一路猛攻最终攻下了大卢基,在大卢基完全沦陷之前,德军向希特勒发出了很多份电报,这也是希特勒与大卢基地区最后的交流,最后一条电报是大卢基的德军请求向他们发起炮击,这从侧面反映了战斗的惨烈,该说不说大卢基地区的德军已经做得很好了,作为军人他们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尽管最终还是丢失了大卢基,但是从战术层面来说德军还是胜利的,依靠不是主力的零散部队和没有后勤支援补给,坚守了大卢基很长一段时间,而且给了苏军重大的损失。整个战役下来苏军损失了三万人,而且还有七万民伤员,德军的伤亡情况是六万人,还有四千人被俘虏了,双方其他的装备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大卢基战役是一场堪称教科书的攻防战和包围战,此次战役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包围战进攻方的数量一定多于防守方,而且如果没有救兵的话,防守方最终面临的结局就是全军覆没。进攻方在作战时最应该做的是消灭防守方的有生力量,而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防御工事上,这样做只会让进攻方的损失更加巨大。如果要向防守方提供支援的话,一定要派出精良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从外围发起进攻,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这场战役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应该被当做一场经典的教科书战役,其中有很多值得军事专家研究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