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還深深記得《南京條約》,這個我國近代史中第1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29日,它的簽訂標誌着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隨後又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爲《南京條約》的補充。其他西方列強見狀,更是趁火打劫,逼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讓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無比氣憤。
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北洋政府卻也幹了一件好事,當時列強要給我們一塊土地,沒想到讓今天的中國“賺”大了!
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法國、挪威、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羣島行政狀態條約,即《斯瓦爾巴條約》,其實開始沒中國什麼事兒。
到了1925年,法國主動來邀請中國也籤這個條約,北洋政府感到莫名其妙,其實當時還真不知道段祺瑞爲什麼會簽署這個條約,因爲就當時中國的國力而言,根本不會有去北極的想法,但段祺瑞還是派出了外交使團不遠萬里去到了巴黎,簽署該條約。
1925年,中國、蘇聯、德國等33個國家也加入該條約,成爲斯瓦爾巴條約的協約國。從此,斯瓦爾巴羣島成爲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1個非軍事區。
對於中國而言,《斯瓦爾巴條約》是特殊的,因爲它是一份平等的國際公約,在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後,它的出現註定不平凡。
《斯瓦爾巴條約》規定:該地區“永遠不得爲戰爭的目的所利用”,各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主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範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所以作爲締約國的中國,完全有權進入斯瓦爾巴地區。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斯瓦爾巴羣島,它位於北極地區,是挪威最北界國土範圍的屬地,它坐落在歐洲大陸北方,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之間。擁有相當重要的地理位置,該島常年氣候寒冷,擁有永久凍土地帶,有利於保存種子。
2008年,這裏建造了一個“全球種子金庫”,被稱爲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斯瓦爾巴全球種子金庫儲藏將近84萬個種子樣品,來自全球4000多種子類型。是爲了在地球遭遇自然災害或者人爲災害後,人類依然可以種出各種糧食而準備。
2004年,中國在這裏建立了中國北極黃河站,開展一系列的科學考察活動,這是全球第8個在此的北極科考站。隨着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已經可以開採大洋水面之下千米的資源,根據數據顯示,北極地區的石油儲量超過1億噸,還有各種豐富的資源。
在未來,北極的資源將對中國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黃河站的建立,爲我國在北極創造了一個永久性的科研平臺,爲解開空間物理等謎團提供了條件。另外,北極黃河站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真是讓其他國家羨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