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在一商業區檢查

居民體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豔軍)“你單位存在生活垃圾混裝混運行爲,且責令整改後依然未整改徹底,現依法對你單位進行立案處罰。”近日,經開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在一商業區檢查時發現,該商業區物業單位生活垃圾混裝混運行爲經責令整改後仍未杜絕,便開具罰單進行了處罰。這是綜合執法局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開出的第一張罰單,也宣告着經開區開啓生活垃圾分類執法保障模式。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中,經開區將“發揮垃圾分類執法強制作用”列爲重點任務之一,支撐建立全鏈條監督舉報執法機制,加強生活垃圾社會共治,推動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經開區綜合執法局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轄區實際情況,制定專項執法方案,健全垃圾分類日常執法檢查機制,進一步明確執法案由、執法依據和執法標準,完善執法文書。隨後結合疫情防控檢查,對全區各類單位進行全面摸排,全面掌握轄區單位和小區垃圾分類情況。

隨着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綜合執法局執法隊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緊盯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消納處理等重要環節,分階段、有側重地開展檢查和執法,對檢查中發現的輕微違法問題,指導各單位及時整改,對責令整改後依然存在違法行爲的單位進行處罰,確保經開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截至5月19日,共出動執法人員364人次,檢查各類單位188家、居住小區159個,發放宣傳材料600餘份,責令改正22家,立案處罰5起,爲經開區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有力執法保證。

簽署公約讓企業“守土有責”

檢查園區垃圾分類情況,在微信羣發佈垃圾分類小知識……自打新版條例正式實施後,林肯A區的物業管家袁金玲就比往常更忙了些,“您家垃圾分類了嗎”成爲她與業主打招呼的新問候語。她所在的小區項目共有5棟樓宇,樓宇內多爲住戶。接到榮華街道商務樓宇黨建工作站關於樓宇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後,該小區物業立即行動起來,將小區地下的10個垃圾桶全部撤走,將地上原有5處垃圾桶站點合併爲2個,規範垃圾桶站點設置。同時,還引入了愛回收智能分類回收機,實現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玻璃瓶的綜合回收。

針對樓內爲數不多的10多家企業,物業也進行了區分管理,採取與各企業簽署垃圾源頭分類及正確投放公約,從自身責任義務上提升和加強企業自覺分類意識。與此同時,物業已設立垃圾分類監督員、分揀員、指導員,分工責任明確到人,於每天7:00-9:00、17:00-20:00進行桶邊指導,並在其他時段流動做好宣傳告知。另外,該物業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爲更好地監督企業做好垃圾源頭分類,我們打算後期爲這幾家企業配發分類垃圾袋,方便在企業和住戶到站點投放垃圾時進行區分,做好心中有數,進而更有針對性地規範園區的垃圾分類正確投放。”

四色垃圾桶成每層樓標配

爲引導入駐企業參與垃圾分類,在位於經開區黃金地段的大族廣場寫字樓內,每層樓一側的樓梯間入口處都配備了“四色垃圾桶”,並在桶身上張貼了分類標誌。據該樓宇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族廣場共有6棟樓宇,此次,他們共計購入100多組垃圾桶,而這樣的“標配”設置則是結合樓宇自身特點制定的。“我們樓宇內現有企業200多家,這樣做一來統一了標準,二來也給企業提供方便,投放方便了就有利於調動職工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大族廣場物業工作人員介紹說。

那麼,夏季來臨,廚餘垃圾的難聞氣味如何解決?大族廣場用一個“勤”字解決。據介紹,大族廣場每天會在午餐和晚餐兩個用餐時間結束後,安排保潔員對各層垃圾桶各進行一次封閉式清運,並每天對垃圾桶進行3次以上覆蓋性消毒。夏季6-9月,物業還將按每月兩次的頻率對樓內進行全面消殺,保證垃圾桶站點的清潔衛生。

與此同時,大族廣場還與樓宇內企業溝通,引導、鼓勵企業在公司內部配備四色垃圾桶。5月19日,記者在樓宇內一家名爲北京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現,由企業自主購買的小型四色垃圾桶擺放在企業辦公區門口,引導職工們從公司內部就做好垃圾源頭分類。除了幽美生物,這一倡議也得到了樓宇內其他企業的積極響應。記者在物業負責人手機裏的微信羣裏發現,不少企業已接龍曬出了購買的四色垃圾桶,爲綠色環保打CALL。

“1+4”解決方案助垃圾源頭減量

手機掃碼就能開門投放,還具有實時積分、滿溢報警等功能,這是出現在經開區亦城財富中心內,集紡織類回收、紙類回收、金屬回收、塑料回收和廚餘五類垃圾於一體的智能分類垃圾桶。垃圾被分類投放之後,就會被運到園區地下的四個垃圾工作站分類處理:可回收垃圾放入中轉站;其他垃圾放到設備中粉碎擠壓;廚餘垃圾經過生物降解形成智能回收。 不同於普通的智能垃圾分類,亦城財富中心作爲經開區第一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利用物聯網、互聯網融合的技術模式,購進新型智能垃圾處理設備,採用“1+4”固體廢物統一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類解決方案,集成園內每天四類垃圾的大數據,從源頭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1”即建立智能垃圾分類大數據雲平臺,“4”即垃圾分類投放站+其他垃圾擠壓站+餐廚垃圾生物降解站+可回收垃圾中轉站。

該項目自2019年8月啓動以來,已推動亦城財富中心生活垃圾實現減量50%、可回收垃圾產生了經濟效益、廚餘垃圾生物分解設備安裝完成並開始測試。亦莊置業公司副總經理于斌介紹,亦城財富中心目前辦公人數是2000餘人,自設備投入運行以來,在監測平臺的統計下,園區入駐率提升了11個百分點,但生活垃圾卻持續減量,可回收垃圾工作站收益不斷形成經濟效益,廚餘垃圾工作站引進生物降解設備,實現就地處理。

融媒體中心記者 於曉玲

責任編輯:青年時訊

流程編輯:母傳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