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即使在"黎塞留"號擅自行動後,法國海軍也一再強調這些艦艇將不會對英國構成威脅,也已經於事無補,英國已經下定決心實施弩炮行動。弩炮行動分爲數個過程,主旨是接收、挾持能夠找到、願意聽從管控的法國海軍艦艇,將其帶到英國。

英法兩國本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初對抗德國法西斯的同盟中的兩個國家。可是在後來的作戰中,德國攻破了英法兩國組成的防線,進而導致了遠征軍的全面潰敗,使得德軍逼近巴黎,法國政府無奈只好投降。而在這期間,英國派遣了H艦隊竟攻擊了法國海軍,直接擊傷了戰前法國海軍9艘戰列艦、戰巡中的5艘,重創多艘巡洋艦、驅逐艦,並接收了3艘戰列艦、數艘巡洋艦!英國民衆聽聞英國海軍擊垮法國海軍竟上下歡呼。本文要講的事情,就是英國海軍攻擊法國海軍的這次行動,即弩炮行動,帶大家分析英國政府決定派遣艦隊,擊沉法國軍艦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
弩炮行動是發生在1940年6月份法國正式宣佈投降之後才實施的,我們來看一下法國投降後,英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局勢。首先來看英國的盟友方面,荷蘭、比利時早已被德軍所佔領,意大利也有部分軍隊開進法國境內。而與英國有着直接領土矛盾(直布羅陀)的西班牙,此時也在蠢蠢欲動,軍隊內部進行着一定程度上的動員,鑑於在1937年西班牙內戰中,與法西斯交好,並最終取勝掌控整個西班牙的弗朗哥政府的存在,不排除西班牙參加軸心國的可能。而當時美國態度也不明確,英國已經成爲了西歐唯一一個抵抗法西斯勢力的國家。
意大利海軍旗艦,"羅馬"號戰列艦側舷
而身爲歐洲第二大海軍力量的法國艦隊,此時正完好無損的停在軍港中,甚至武裝都沒有解除。我們來看下這支還未解除武裝的法國艦隊擁有怎樣的實力:戰列艦7艘、戰列巡洋艦2艘、18艘重巡、輕巡,26艘驅逐艦、27艘潛艇以及大量的各型輔助艦艇。這些法國軍艦有相當一部分是當時建造的新艦,火力、火控、防護從紙面上看,都是世界領先水平,是能夠碾壓意大利海軍的一支力量。而對於英國海軍來說,這支法國艦隊的最終去向,成了英國能否存在的關鍵!
如果德國得到了這批艦艇,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訓練出能夠操作艦艇的船員,從而形成戰鬥力再加上意大利海軍一起發動攻勢,就能夠對英國本土形成重大威脅。據估算,如果德國海軍將法國海軍艦艇悉數接受的話,德意海軍的艦艇加在一起就擁有接近20艘的戰列艦、戰巡,而英國在1940年6月僅擁有不到15艘戰列艦。可以直接說,一旦德國得到了這批法國軍艦,二戰歷史將會被改寫。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由於最初是海軍部出身,深知局勢的嚴重性,不斷派人敦促法國海軍,一定不要使艦艇被德國人管控。
爲了打消英國方面的顧慮,法國在正式投降以前,便告知英國不會將艦艇交予德國人。作爲法國單獨向德國停戰的條件(單獨停戰,對於法國來說是違背英法同盟協定的,有輸於道義)。英國對法國的提議是,將法國海軍艦艇全部自沉,如果不捨得的話可以駛向英國港口,爲大英所用。如果法國選擇聽從英國的提議,英國將在某種程度上默許法國投降。
大名鼎鼎的"胡德"號,後加入H艦隊攻擊法國海軍
實際上英國政府進行提議之前,英國政府和海軍內部就已經達成了一致。在此之前,海軍將領、政府大臣和其他官員開會。主要討論了法國不願意接受英國提議條件後,由皇家海軍出動擊沉法國艦隊的可能性,對法國艦艇發動奇襲或勸說。會議上大多數人表示理解或贊同擊沉法國艦隊的設想,認爲可行。但這個會議的最終結構並不是最終形成弩炮行動的重要因素,只是說大家都做好了對盟友開火的心理準備。而推動"弩炮行動"最終得以實施的重要因素,則是法國海軍的小動作。
法國海軍的唯一一艘航母,談判時正在運輸法國的國家黃金儲備
在後世的資料不斷充實、部分當時機密文件解密後,專門研究此事件的史學家認爲。英國當時總共給了法國三條路,第一條是法國艦隊集體鑿沉、自沉在港口中,消除德軍利用法國軍艦的可能性。第二條是讓法國艦隊在還能行動之前,帶好裝備和燃料,連人帶船集體去北美避難,這裏可能指的是加拿大(最初的同盟之一,1939年10月向德國宣戰)。第三條就是所有船隻都去往英國港口,接受英國的管控,或者爲英國所用。
殖民地港口中的"敦刻爾克"號和"斯特拉斯堡"號戰列艦,注意未完工狀態
但是法國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首先法國人認爲,如果把自己數十年以來建立起來的艦隊,號稱歐洲第二大的海軍艦隊,白白的交予英國人,豈不是太過於喫虧。還有就是,法國雖然丟失了本土,但是非洲北部殖民地還在,法國政府可以連人帶船一塊到殖民地,用這些軍艦和殖民地殘存的殖民地軍和正規軍,來防止德國人奪取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在必要時刻,這支海軍也可以成爲法國海軍談判桌上的籌碼。但不管法國人此刻有何種想法,對於英國人和德國人提出的要求,則是表面答應,實際上仍是抗拒,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1940年6月22,法國和德國簽署停戰協定,希特勒走在法國大街上
正在英法方面正在祕密交流,不斷交涉法國單獨投降於德國的條件時。德國人於6月16日攻破了法國戰前認爲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同時在接下來的數日,不斷的使軍隊向法國沿海地區推進。6月19日就已經抵近了法國西南部的海岸線,法國人認爲必須抓緊與德國進行談判。德國人向法國政府表示,法國海軍的全部艦艇要在德國的監管下回到港口,解除武裝。如果乖乖照做的話,德國不會徵用這些艦艇。法國是否同意這些條款尚且未知,這一問題就此擱置。但事態緊急,在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實際上,不管法國海軍、政府有任何想要調動這些艦艇的想法。在紙面協定上,已經意味着法國將會把這些艦艇交予德國人管轄。如果德國人的承諾可信,那就不會爆發二戰了。
"皇家方舟"號航母,後來一顆魚雷把"黎塞留"號打成重傷
英國在22日法德簽署停在協定後才得知有關軍艦的這一條款,即交予德國艦艇那一條。當晚丘吉爾首相便開了一場內閣會議,在會議上丘吉爾命令海軍大臣和內務大臣,讓皇家海軍做好準備。前去接收或勸說法國海軍艦艇接受英國的管控,將其引導至英國港口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如果有任何法國海軍艦艇不願意接受英國的管轄,皇家海軍就有權對其"自行處理",即開火擊沉。
促成弩炮行動實施的"黎塞留"號(還是不要亂跑的好)
真正使英國政府下定決心,實施攻擊法國海軍的"弩炮行動"的重要因素,還是法國海軍的"黎塞留"號戰列艦擅自行動的這一事件。在6月25日,丘吉爾召開會議三天後,原本英國監視的"黎塞留"號戰列艦(法國最強戰列艦,英國監視的重要目標),突然從喀尓港駛出,不知去向。英國內閣當即組織艦艇組成編隊前去搜尋、攔截該艘艦艇,但未曾找到。"黎塞留"號戰列艦最終在27日返回港口。這一行爲標誌着法國政府雖然投降,但法國海軍仍是一支遊蕩在大西洋上的"中立力量",法國政府、英國政府、德國人都無法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管控,但只要法國軍艦回到本土港口,就有可能被德國人俘獲,並被德國人所用。只要有這種可能性,皇家海軍就有理由向法國海軍發起攻擊。因此,"弩炮行動"最終得以實施。
因此,即使在"黎塞留"號擅自行動後,法國海軍也一再強調這些艦艇將不會對英國構成威脅,也已經於事無補,英國已經下定決心實施弩炮行動。弩炮行動分爲數個過程,主旨是接收、挾持能夠找到、願意聽從管控的法國海軍艦艇,將其帶到英國。而那些不服從管控、不接受英國接受的任何法軍軍艦,都必須將其摧毀,這項行動最終在7月3日展開。
在7月3日,英國海軍率先解除了在英國朴茨茅斯和普利茅斯港口的法國艦艇,共解除了2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等數艘艦艇的武裝,控制權則交予英國方面。埃及亞歷山大剛的法國艦隊司令,在接到英國的通告後,同意將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等艦艇交給英國指揮。法國殖民地西印度羣島的法國艦艇,1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在美國方面的調協下解除了武裝。而之前擅自行動的法國最新式戰列艦"黎塞留"號,則被英國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用魚雷擊中,從而喪失戰鬥力。
翻譯爲"記住奧蘭!"德國爲了在弩炮行動後激起對英國的仇恨張貼的海報
與此同時,英國派遣了擁有3艘戰列艦、1艘航母的H艦隊,前去"自行處理"不願意接收英國管控也不願意自沉梅爾斯-埃爾港口的一支法國海軍,英國海軍利用戰列艦主炮和艦載機重創了3艘戰列艦,使其喪失戰鬥力,只有1艘戰列艦僥倖逃走。弩炮行動最終在7月13日結束,結束時,英國一共接收了法國海軍的3艘戰列艦,擊傷了5艘戰列艦(喪失戰鬥力),只有一艘在殖民地的戰列艦較爲完好。
可以說,弩炮行動後,法國海軍再也不能威脅到英國繼續對抗法西斯的進程了,但英國海軍獲勝的消息傳到英國本土,英國人民大多都歡呼雀躍,丘吉爾心裏的一塊石頭也應該放下了。英國海軍仍可以按照最初設想的那樣,分出兩支海軍艦隊分別對抗德國和意大利。而到了後來美國參加之後,對於英國來說可謂是如魚得水了。而如果沒有發動弩炮行動的話,事情可能不會像後來那麼順利。法國海軍有可能被德軍俘獲,歷史就有可能被改寫,但皇家海軍最終實施了"弩炮行動"。
二戰後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因弩炮行動和英國不甚友好
但對於英法兩國來說,弩炮行動使英法兩國關係達到了數百年以來的最低點,以至於1942年盟軍發起"火炬行動"時,北非殖民地的法國海軍還曾經攻擊過盟軍,不願配合曾經給法國海軍帶來毀滅的英國海軍進行作戰,最終選擇了在土倫港集體自沉(著名的土倫港自沉事件),這是後來的事情了。而戰後的戴高樂政府也曾因爲弩炮行動,和英國關係不甚友好。但弩炮行動,最終還是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軍艦被德國接收,從而消除了無法贏得二戰的風險(僅限英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