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直面缺點,總是希望能以弱勝強,這是當今很多人心中的頑疾

(曾經號稱擊敗過英國MMA冠軍的太極大師馬保國被KO畫面)

中國的武術發展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民國之前的時候,傳統武術是具有一定實戰意義的。

過去的習武者最重要的訓練是體能訓練,練習力量,練習反應力,練習抗擊打能力,這些訓練項目與今天的綜合格鬥非常像。

但是即便是在過去,武術的威力也沒有影視劇上那麼誇張。如果武術真的那麼厲害,能做到以一敵十,那麼爲啥還打不過北方的遊牧民族?

(那些吹噓以柔克剛的朋友,可以跟這位蒙古族兄弟比比,讓我們也開開眼界,看看四兩是如何撥動千斤的)

當然,武術在馬背上不一定能全部展示出來,但至少1打1沒問題吧!

然而古代與遊牧民族作戰時,中原王朝基本上要以多打少纔有較高勝算,爲啥武術到了草原就不靈了呢?

事實上打架最重要的因素是身高和體重,大塊頭的戰鬥力就是高,打架就是猛,古代的精銳部隊都是選擇身強體壯的人,包括現在招募士兵也是如此,在身高和體能上都有要求,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招兵專挑個子矮小的。

(巔峯時期的泰森,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技術都是浮雲)

可是如此簡單的道理,許多人就是不承認,堅持認爲打架的最高境界是四兩撥千斤和以柔克剛,堅持認爲矮小不是問題,可以通過敏捷去彌補力量上的不足

說到底,這是一種自卑心理,身材矮小的人總是希望通過某種途徑擊敗身材更加高大的人,而武術滿足了這些人的幻想。

平心而論,練習拳擊等格鬥術確實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戰鬥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種提高也是有限度的,例如同樣都練過拳擊,50公斤級的選手肯定打不過100公斤級,這是客觀現實,不以人的意淫而改變。

並且想習武強身一定要學習正規的格鬥術,像是傳武這種體操運動就別考慮的,今天的武術都是套路,不具備實戰意義。

(功夫巨星李連杰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正規的格鬥比賽,對此他在接受楊蘭採訪時表示武術都是花架子,不具備實戰能力)

其實不止李連杰,包括成龍、甄子丹、吳京,甚至李小龍在內的武打巨星都沒有參加過正式的格鬥比賽。

當然,本文在此並不否則這些武打巨星對中國武術文化的發揚和貢獻,尤其是成龍和李連杰,他倆在國際上還是比較受到認可的,史泰龍在拍攝《敢死隊》時就力邀李連杰和成龍參加,只是成龍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參與。

至於李小龍,由於他去世太早了,他對現代西方青少年的影響已經很低了。

實際上歐美國家對於中國功夫沒有那麼癡迷,西方人還是愛看肌肉猛男,尤其是美國人,超喜歡大塊頭。

美國的文化與中國人不一樣,美國人“認爲大塊頭必定有大智慧”,美國所有的英雄都是身材高大的,所以超級英雄電影在美國很受歡迎。

而在現實當中,歐美人主要是練習拳擊和自由搏擊,女孩子喜歡練練空手道和跆拳道,練習武術的人很少很少。

(美國英雄必須是大塊頭)

總的來說,現代武術是基本不具備實戰能力的。若想打架不喫虧,儘量長高點,長得壯一點,所謂身大力不虧,身材高大就是能給人以威懾。

但如果身材不是很高大,也不要灰心喪氣,可以通過科學的力量訓練提高一定的格鬥能力。但千萬要明白,這種提高是有限度的,不要試圖單獨挑戰比你高大太多的對手,在現實中嘴硬可是不管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