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紙招股書,小小的瓶裝水,被激起層層漣漪。不少網友質疑:瓶裝水賣的是水,還是瓶子?

  問題是這樣來的——不久前,某飲料企業向港交所遞交IPO(首次公開募股)招股書。其中披露,生產瓶身、紙箱等包裝的成本共佔比六成之多,遠高於水、飲料的佔比。

  對此怎麼看?從某種程度上說,正常。瓶裝水這種商品之所以存在,就因爲體積小巧,便於攜帶,能滿足很多場景的飲用需求。換言之,瓶子,之於瓶裝水相當重要。尤其近年來,很多瓶裝水品牌走高端路線,外形頗有設計感,有的連玻璃瓶都用上了,自帶一股“貴氣”,產品因此被賦予了不少附加值。所以,賣水還是賣瓶子?本來就一起賣呀。

  這麼回答,網友肯定不買賬。因爲這個問題,本就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而更多地,是“化學題”——說好的“有點甜”呢?有的企業還主打蒸餾、礦物質、深層地下水等,名目繁多,應該很有科技含量呀,應該投入巨大呀,怎麼水的成本還不如一個塑料瓶?

  這些問題,纔是大問題。近年來,飲料市場可謂創意無窮,各種新噱頭、新功能,各種“後浪”奔湧,營銷推廣做得很轟動,但產品品質究竟如何,在產品質量上投入幾何,竟是個問題。“補腦”的核桃乳,成本並不高;一些功能飲料,功效成疑——如今,人們越來越看重品質消費,瓶子也好,功能也罷,能帶來附加值的東西,人們會買賬,關鍵是東西要好。   (夏振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