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槍在歐洲不受人待見的原因表面看,一是價格昂貴,二是該槍比手槍大,比衝鋒槍小,不上不下,全自動射擊時槍口還嚴重上跳,影響射擊精度。中國人還給駁殼槍起了好多酷炫的名字,因爲是自動手槍,可單發也可連發射擊,就叫“自來得”、“快慢機”。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有一把槍風靡中國,在抗日戰爭大大小小的戰鬥中總少不了它的身影。這把槍就是駁殼槍。
中國人還給駁殼槍起了好多酷炫的名字,因爲是自動手槍,可單發也可連發射擊,就叫“自來得”、“快慢機”。
駁殼槍一般有10發和20發兩種彈夾,裝上20發彈夾可以一股腦打出20發子彈,火力兇猛,所以又被稱作“大肚匣子”、“二十響”。

又因爲每隻槍都配備一個大木盒子槍套,該木盒倒裝在握柄後, 還可做肩託,像衝鋒槍一樣抵肩射擊,增大射程和精度,威力暴漲,乾脆就叫“盒子炮”。
總之在1920、30年代的中國,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武裝隊、便衣隊、甚至是土匪、山大王,對駁殼槍都是愛不釋手,那時候如果你身背盒子炮,絕對威風八面,引人豔羨。
大家可能以爲駁殼槍是中國生產的“土槍”,其實不然,它是正兒八經的原裝進口貨,由生產精密武器著稱的德國毛瑟公司出品,全稱是毛瑟軍用手槍或者叫毛瑟衝鋒手槍。
駁殼槍爲何在歐洲沒火起來
奇怪的是,自1896年生產以來,駁殼槍就未成爲歐洲任何一國軍隊的制式武器,大家看一、二戰期間的影視資料,很少見到歐洲軍隊配備駁殼槍的,這是爲什麼呢?
該槍在歐洲不受人待見的原因表面看,一是價格昂貴,二是該槍比手槍大,比衝鋒槍小,不上不下,全自動射擊時槍口還嚴重上跳,影響射擊精度。
其實歐洲人不用的真正原因是火力問題
歐洲軍隊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裝備齊全,根本沒有駁殼槍發揮的空間。

比如在二戰初的1939年,德軍一個普通步兵團就擁有各種口徑的火炮65門,重機槍26挺,輕機槍85挺。每個步兵營都配屬一個機槍連和一個重迫擊炮排,這些還是重武器,輕武器就更不用說了。
到了1943年,一個編制49人的步兵排還配備1門50毫米迫擊炮,4挺輕機槍,5支衝鋒槍,34支步槍和11支手槍。
這樣遠程有強大的炮火支援打擊力量,近程是輕重機槍形成交叉火力網,近戰有火力兇猛的衝鋒槍,駁殼槍還有什麼用。軍官拿它做手槍又太大,攜帶不便,所以駁殼槍在歐洲受到冷落就理所當然了。
聰明的中國人還深挖駁殼槍的潛能,其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雙手持兩支衝鋒槍不容易,但兩支駁殼槍就很趁手,加上駁殼槍槍管長,精度高,中國出現了許多雙槍高手。
雙槍高手的實戰打法很有講究:一支槍負責單發點射,幹掉冒頭的敵人,一支槍連發掃射,壓制敵人的衝鋒,這樣左點右射,威力非凡。
雖然歐洲人做了許多技術改進,卻始終無法解決駁殼槍自動射擊時槍口上跳影響精度的問題。
中國人的辦法很簡單——持槍時手旋轉90度,手心朝上,橫手持槍。這樣的話無論槍口怎樣跳動,基本在水平方向呈一個扇面掃射出去,命中率自然提高。土法很實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