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意思的是,迪特福特人的绰号却是“中国人”,而且每一年的2月,他们便会举行隆重的中国风格狂欢节,其场面与中国式春节几乎一模一样,舞龙舞狮、放烟花、吃饺子,小孩穿马褂,老人穿白衫打太极拳、大人穿熊猫装、红黄相间的各种喜庆服装。对迪特福特人来说,中式狂欢节是比圣诞节更重要的存在,他们会到处贴“福”字和“喜”字,会一本正经地唱着中国人听不明白的京剧,会手拿中国的传统书籍《弟子规》,会进行踩高跷等表演。

原标题:德国一小镇居民自称“中国人”,中文为官方语言,已过了92个春节

巴伐利亚(名称源于罗马人)州是是德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州,历史悠久,而且保留了许多传统。那里有个小镇叫“迪特福特”,也称“中国城”,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以为那里住了很多华人,但实际上,小镇居民全都是日耳曼人。

有意思的是,迪特福特人的绰号却是“中国人”,而且每一年的2月,他们便会举行隆重的中国风格狂欢节,其场面与中国式春节几乎一模一样,舞龙舞狮、放烟花、吃饺子,小孩穿马褂,老人穿白衫打太极拳、大人穿熊猫装、红黄相间的各种喜庆服装。

在迪特福特人看来,他们过的就是中国春节。而且最有趣的是,他们明明都说不了通顺的中文,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却非要称小镇的官方语言为中文。狂欢节开始时,小孩们会在凌晨便跑到街上,敲锣打鼓喊着:“今天我们是中国人!”

那场面,如果不是居民们长相对不上号,或许真有人以为这是中国哪里的春节庆典。狂欢节期间,大人和小孩都兴奋无比,所有人拥着选出来的“皇帝”一起上街庆祝,“皇帝”是大家砸金蛋砸出来的,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面,被抬到金銮殿去有模有样地宣读《告臣民书》。

“皇帝”在街上坐轿,居民们便开开心心地跟着一起走,欢呼着“福高皇帝(中文)”!等其到了“金銮殿”,他便会读一些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吉祥句子,读的同时还要奏响“巴伐利亚中式国歌”,这歌德国其他居民听不懂,正儿八经的中国人更听不懂。

狂欢节会持续5天,虽然场面透着搞笑,但迪特福特人很认真。那5天里,他们都会穿着中式服装,“皇帝”身边围着御林军、妃子和侍卫、大臣等,其中一个“大臣”就是镇长,那几天他只是“皇帝”的陪衬。

对迪特福特人来说,中式狂欢节是比圣诞节更重要的存在,他们会到处贴“福”字和“喜”字,会一本正经地唱着中国人听不明白的京剧,会手拿中国的传统书籍《弟子规》,会进行踩高跷等表演。

他们在办公室门口竖着清朝大臣的雕像,街上挂的横幅上写着“迪特福特—巴伐利亚式的中国”,不管其他欧洲人怎么看,他们祖祖辈辈都传承这种中式风俗,孩子们从小便听大人讲天安门、讲长城,学着用筷子吃饭,女孩们会学中式的发髻,男孩则梦想在狂欢节做“太子”。

看起来,迪特福特小镇同中国的渊源很深,学到了不少中式文化。小镇人不多,本世纪初也只有6000多人。令人奇怪的是,就算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各地,也没有哪个地方的外国人学得这么深入,迪特福特人和中国文化的缘分到底从何而起呢?

史学家们还没弄清楚,但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中世纪时迪特福特人为了躲避大主教追债,便藏进了城墙中(这样你们就找不到我了),收债的人回去后气愤地告诉主教:“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喜欢躲在‘长城’里(他误解了长城的用处)!”

第二种则表明,迪特福特人几百年前便与中国的商人做生意,用一些小镇特产换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然后迷上了中国文化。比较起来第二种说法要靠谱一点,但其中很多细节却无从考证了。截至目前,迪特福特已经过了92个“春节”,未来他们还会继续过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