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全国两会,白映玉继续关注产业工人,提出了关于完善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制度的建议。白映玉告诉记者,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工业科技水平落后、部分工人岗位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为此,原国家劳动部对常年从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以及从事高空、高温、井下及有毒有害工作岗位的职工,提供了提前5年退休和工龄折算的退休优惠政策,可以申请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三年前,白映玉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长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电焊工人,白映玉始终关注着特殊工种工人所关心的问题。去年,她提出了加强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把一线产业工人的心声带到北京的全国两会现场。

随着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在白映玉心中,中国工匠将逐渐成为新的“中国名片”,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正不断深入人心。尤其是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既提升了工人的技能水平、开阔了视野,也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今年全国两会,白映玉继续关注产业工人,提出了关于完善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制度的建议。

特殊工种年龄大却面临无法提前退休问题

“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白映玉说,东方重机2006年在南沙投产,当时20出头的工友们,如今也都过了而立之年。其中,工友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2岁。由于长时间的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到了年过五旬,工人的身体机能有明显下降。“反应、体力、视力都跟不上了,如果继续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还可能会出现头部膨胀、呼吸急促,对职业健康是存在隐患的。”

然而,当他们希望提前退休的时候,却碰了壁。

白映玉告诉记者,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工业科技水平落后、部分工人岗位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为此,原国家劳动部对常年从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以及从事高空、高温、井下及有毒有害工作岗位的职工,提供了提前5年退休和工龄折算的退休优惠政策,可以申请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但为什么会碰壁呢?白映玉解释,对于特殊工种的认定和审批也有着严格的规定。目前,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相关条件的应该退休。但她坦言,对企业而言,仅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包含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大都实现体制改革,转变成了公司制企业,一些新兴国有企业已不具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背景,而成了国有控股企业,像她所在的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我们和南沙区人社局沟通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告知像我们,遇到同类型问题的不止我们一家,所以当时我就在想,这是特殊工种行业当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所以我就决心今年一定来做这个建议。”

聚焦产业工人关注的细微处,她希望让工友们更安心

白映玉坦言,东方重机主攻的是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和汽水分离再热器。在我国大型核承压设备国产化专业制造中,地位举足轻重。而焊接,是贯穿核电设备生产全过程的一道工序。

在超过40摄氏度的狭小环境里作业,这是焊接工的常态,与之相伴的,是干蒸桑拿一般的酷热、火星四溅带来的疼痛。虽然白映玉从没有叫苦叫累,但她手上绿豆大小的伤疤却诉说着这份职业的不容易。

在东方重机12年时间,白映玉也从一线工人“变身”培训老师,身体力行传承工匠精神。2015年3月,东方重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白映玉作为牵头人,积极组织开展核电焊接攻关课题,利用工作室培养焊接技能人才,先后被广州市总工会和东方电气集团授予“白映玉劳模创新工作室”牌匾。今年,她欣喜地发现,工厂里第一次有了“00后”的身影。在她眼中,与他们那个年代的产业工人相比,当下的年轻人更重视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然而,当他们看到这些老大哥前辈遇到这样的问题,心里也会感到迷茫。”白映玉说,虽然企业有意将这些老员工调整到二线岗位,但如果同一年龄段人数较多,企业也无法一一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还未达到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的职工,就会选择更早离开特殊工种岗位,或离开企业,造成企业技能人才流失,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是否选择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也是由职工本人自愿提出申请,如果身体状况仍能胜任工作,职工本人可选择继续工作直至正式退休,也不能被企业单方面要求办理退休。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提前退休后即纳入社会统筹,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等。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白映玉提出建议,应当完善《国务院关于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当中的细则,如将“全民所有制企业”调整为“国有控股企业”。严格企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对确为特殊工种的企业予以批准报备。企业应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得以减轻企业负担为由,对特殊工种人员实行强制提前退休,从“应该退休”调整为“可以退休”。

在她看来,虽然这样的建议算不上“惊天动地”,甚至是属于在细微处“修修补补”的工作,但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她始终深信细节决定成败,就像她所从事的焊接一样,她也坦言与绣花无异。她希望,通过这次的建议,能够让特殊工种的产业工人对生活更安心,也对未来更有信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申卉、廖靖文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骆昌威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骆昌威、申卉、黎慧莹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