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綜藝以強勁的勢頭成爲內娛影視的頂樑柱。對於觀衆來說,在生活中摸爬滾打之餘,可以不用共情就能在得到一份快餐式的歡樂;對於明星們來說,可以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中工作、且工作週期相當短暫的前提下就把錢賺了。

而且也沒比拍電影電視賺的太少;對於資本來說,是可以低投資、低風險就能得到高回報的項目。綜合上述,綜藝的存在是多方協作下共贏的存在,何樂而不爲?

但是剖遍條件下,如何做一檔能夠在衆多綜藝中脫穎而出、大衆喜聞樂見的綜藝是每一個製作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既簡單又複雜。

複雜到很多項目一開始就折戟沉沙,被悄無聲息的淹沒在這種波濤洶湧的浪潮中;但同時又是簡單的,畢竟有的綜藝表面上不費什麼吹灰之力就能一季又一季的做下去,比如《嚮往的生活》。

對於一路追隨的觀衆來說,《嚮往的生活》絕對是白月光了,往矯情了說就是能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淨土。

5月8日,《嚮往的生活》新一季強勢迴歸,單從播出的先導片中都讓人禁不住的亢奮起來,畢竟能將周迅、黃曉明、沙溢、陶虹、郭麒麟、宋威龍、任嘉倫、譚松韻、汪蘇瀧、甚至是直播界的No.1薇婭都能請來的節目,又怎麼可能會不精彩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放在前邊任何一期都會得到一個非常肯定的回答:肯定會精彩。但是等到第四季真正播出之後,答案突然就變的不那麼肯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期望值過高,反正在看過前兩期之後,反而失望的惆悵慢慢用上了心頭。

第一期的嘉賓就請來了周迅,可謂是重磅。周迅本身自帶話題,加上和黃磊、何炅都是多年老友,新梗加上情懷,怎麼着也應該是一大波熱搜預警的節奏,但是萬萬沒想到,播出之後效果甚至還不如之前全程跑偏的潘粵明去的那一期精彩。

雖然同樣是做飯、聊天、幹活,但是相對之前更加的平平無奇,甚至是無聊。舊友之間雖然也有敘舊環節,但是明顯談話中沒有實質的內容,更像是撐場面的應付式聊天。

與聊天更加應付的應該是幹農活環節,因爲節目的出場設定,之前的幹農活雖然也主要內容之一,畢竟要用勞動來換取報酬嘛。但是這一季的節目中,大家好像真的就是衝着幹活來的,正片掐頭去尾不足100分鐘節目,光是摘香蕉、搬運香蕉的內容就佔了三分之一。

說實話,不光是電視裏的明星搬運香蕉太累,就是屏幕外邊的觀衆看見他們搬運香蕉也怪累得慌。雖然偶爾看明星們做一些與平時毫不相關的農活是樂趣,但是一直看一羣人在那兒哼哧哼哧累個不行,哪還有樂趣可言。

尤其是這種慢綜藝,受衆基本上都是在都市裏被生活打磨的不成樣子的社畜們以及爲了生活摸爬滾打的年輕人,這些人誰願意在勞累一天之後,繼續圍觀別人累癱的樣子。

而且累歸累,卻沒有真實的展示出農家耕作播種的實質,即便播種和採栽,也只是一羣沒有幹過農活的人笨拙的勞作,和真正的農家勞作比起來,多了那麼一點兒供人評頭論足的戲謔,少了點耕作勞作的真實質感。

娛樂圈向來都是資本的天下,而資本向來都願意爲喜聞樂見的內容買單,所以前三季成績都非常漂亮且又有湖南衛視這個全國最活躍的娛樂大平臺做背書的《嚮往的生活》,自然也就逃不了資本“魔爪”

於是它來了,它帶着14個金主爸爸的期望囂張的走來了。衆所周知,金主爸爸想要在一檔成功的綜藝中拿下獨家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所以一檔綜藝中有多個贊助商是非常常見的情況,但是像《嚮往的生活》這樣,一季拿下14個廣告主的情況着實不多見。

金主多了,的確可以財大氣粗,但是在宣傳上也是一項大工程,畢竟那個金主願意白貼。不同的金主配備不同場景和不同的文案,即便是背臺詞兒跟玩兒似的演員們也有點喫不消。

廣告產品的種類從電商平臺到結合當下大環境以及高三在讀張子楓針對性融入在線教育APP,從手機品牌到閱讀APP;從智能產品到照片打印機,甚至連蘑菇屋兩隻狗都照顧到了,有狗糧品牌的植入。

爲此,節目組還將14個節目做成了一個視力表,排版簡單粗暴:誰給的錢多,誰就能能放在最大的最顯眼的位置,以此類推。節目要恰飯,行業要復工,所以廣告植入也無可厚非,但是要爲此犧牲節目的質量那就有點“掐小頭去大頭”的賠本了。

高密集的植入毫不意外的會影響了大家看節目時的觀感,甚至還有不少觀衆反應自己看節目的時候更像是在看電視購物。討好金主很重要,但是觀衆纔是決定一檔節目能否得到資本青睞的關鍵。

就前兩期來說,除了一分多鐘的前期回顧(當期精彩)片段之外,光是念廣告開頭就得念一分多鐘,就這還沒念完,那些拉下的咋節目正播的時候還要往往還要擠時間“加戲”。所以這一期給人大多數的人的感覺就是:好累啊,廣告總也是念不完,這種生活一點兒都不向往。

《嚮往的生活》第一季是在北京郊區的密雲錄製的,後來輾轉到了杭州、湘西,雖然沒有去黃磊心心念念三季的馬爾代夫,但是第四季來到了國內度假天堂西雙版納。

僅僅是錄製地點的流轉,就能看出一季比一季更加精緻,但問題隨之來了。《嚮往的生活》的治癒效果卻在逐漸遞減,反倒是曾經略顯簡陋的前幾季,更貼合大家心中對“象牙塔”的嚮往。

第一期的嘉賓是周迅和張婧儀,雖然周迅也不是綜藝咖,但是憑藉和何炅黃磊的老友身份,即便是談話內容流於表面,但終究融入的還算自然。反觀張婧儀,雖然有觀衆注意到她在節目中叫周迅“姑”,但是對於整體的融入就有點磕磕絆絆了。

尤其是在黃磊何炅忙着給周迅介紹照片的環節,靦腆的張婧儀就一直遊離在那三個人的後方,不時向那三個人的方向張望。但也只是張望而已,沒有其他的行動,爲此後期還給她坐了一個逐漸透明化的效果,也算是給這段加了一個小亮點,至於其他的,就只能說後期盡力了。

因爲過於靦腆,張婧儀在和合作過的彭昱暢互動的時候顯得有些僵硬且非常有限。和同樣靦腆的張子楓在一起的時候的確沒那麼拘謹了,但是交流的時候還是能看出來兩人在很努力的熟絡起來。所以有了之後張子楓向張婧儀“討教”高考以及大學的事情,然而終究少了那麼一點兒順滑,透露出了些許的尷尬。

所以第一期整體顯得過於平淡、看點不足等問題,直到後來德雲社大小姐郭麒麟和沙溢、陶虹來了以後纔有所緩解。

其實自從2017年《嚮往的生活》播出以來,大受歡迎的原因除了節目形式的確吸引人之外,固定MC和嘉賓的互動也是最大的看點之一。尤其是邀上三兩好友,舉杯共飲,把酒(牛奶)言歡,好不自在,這纔是大家嚮往的生活。

老友之間撇去顧忌,暢所欲言,即便是說一下當年的糗事也能成爲亮點,比如之前是何炅說他將陳冠希說成陳奕迅;比如陳赫一來就說自己啥也不能幹,但實際上幹活幹到腰肌勞損;比如和陳赫一樣嘴上耍賴實則活沒少幹,還享受到了至尊洗頭服務的徐崢;

比如爲了聽自己喜歡的人拉小提琴賴着不走的王迅等,都曾是《嚮往的生活》中的精彩橋段。而這些精彩都基於嘉賓與MC之間的熟捻與真誠,在老友交流互動中翻新生活的質量,不用費什麼勁就充滿了人情味,這是《嚮往的生活》的底色,也是它最有說服力的特色。

但是這種底色卻在一季一季的發展中慢慢變了,贊助商越來越多,老友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茬又一茬的新人。這是一檔大火綜藝的正常發展趨勢,畢竟恰着資本的飯,就得承載着商業化的宣傳需求。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嚮往的生活》第三季的時候,某期一次來了8個人,這8個人雖然情商精何炅都能叫出名字,而且還都挺熟悉,但是對於黃磊來說就只是一羣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年輕人而已。所以大家三季以來第一次看到黃磊老師竟然拘謹了起來,雖然並不明顯,但還是能捕捉到。

這種不安一直持續到好友老狼來了之後,明顯能聽到黃老師語氣中的欣喜,直言“這回來了個我熟的。”喫飯的時候,黃磊對着一衆不熟悉的年輕人坦言“老狼一來我就舒服了,因爲我跟你們也不熟,我沒必要跟不熟的人費力瞎扯,所以你們進來跟我打招呼的時候,我也沒有那麼熱情。”

看得出黃磊當時對於這種打包式的宣傳是有些意見的,本以爲這種信息能夠精準的反饋到節目組,起碼一次來的人少一點,別跟旅遊團似的。但是事實證明,事情並沒有得到改善,之後的來賓同樣是打包出席,而且一期節目的嘉賓不是論個的,而是論批的。

這一季的《嚮往的生活》從預告裏看,應該也是沿襲了第三季的傳統。雖然這樣不是什麼錯誤,但原本嘉賓與主持的親密會被新人融入節目的過程給消解, 那種老友之間的真摯換成了新人的尷尬與拘謹。

人情味被商業化取代,原本的治癒能力也被各年輕藝人公司、團隊給削弱。而且這一季雖然還是在農村,但是實際上已經城市化太深了,除了砍甘蔗抗香蕉以外, 已經看不到其他農村該有的節奏了。

也有人說,現在的《嚮往的生活》嘉賓臉譜化、環節將硬化、節目商業化,比起之前幾季,這一季更像是《快樂大本營》的戶外版。

所以有人在看完節目之後,提出了一個值得節目組思考問題:“被14個廣告和新人捆綁的《嚮往的生活》,還擁有讓觀衆嚮往的能力嗎?,如果沒有了,那《嚮往的生活》還生個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