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绍坐拥北方四州,手下能人无数,军事和经济实力也高于曹操,但是却在官渡一战败北。同时,因为袁绍战败而人心浮动的河北势力,看到曹操有如此胸怀,也会加速弃袁投曹的决心。

文/闲聊三国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曾经在外流亡十九年,才终于回到晋国继位,成为晋文公。然而,因为晋国多年内乱,对重耳不服的、之前得罪过重耳的都大有人在。于是,重耳找到了过去曾经偷过他东西的仇人须头,让他做自己的车夫。
然后,重耳让须头驾着马车,在国都里四周游走。那些曾经与重耳有过矛盾的人,看到重耳原来是如此的不记仇,都对重耳心服口服。这样,重耳很快就收服了晋国的人心,开始了自己的称霸之路。
从重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成就大的作为,必须要求同样大的胸怀气度,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只会让自己的对手越来越多。
曹操与袁绍的争霸,是三国前期的重头戏。袁绍坐拥北方四州,手下能人无数,军事和经济实力也高于曹操,但是却在官渡一战败北。
分析袁绍与曹操的对决,胜负的关键就在于,曹操有着干大事的胸襟,有能够容人的气量,这才能让人才不断汇聚到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相比之下,袁绍的狭隘与刻薄,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官渡之战开始的时候,田丰、沮授这两位袁绍手下最具才干的谋士,都向袁绍提出过,此时不宜与曹操开战。袁绍不但听不进去意见,还听信挑拨,把两个人分别关起来,错失了修正战略的机会。事后,更是因为面子问题杀掉了田丰,连改正错误的机会都放弃了。
在这件事上,袁绍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不听正确意见,而是没有容忍手下发出不同声音的气量。即使田丰、沮授这样对袁绍忠心耿耿的人,说的话不中听了,袁绍都马上翻脸。这让其他人看了,又怎能毫无保留地忠于袁绍呢?一旦手下人开始各怀心思,这个团队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以当时袁绍的实力,即使在官渡失败,如果能够迅速整理队伍,团结一致,和曹操继续抗衡,并非不可能的事。毕竟后来,曹操在赤壁、刘备在夷陵,都遭遇过更惨重的失败,但都能稳住阵脚,败而不乱。但是,袁绍的胸怀气度,让他不能宽以待人,自然也做不到知人善任。单纯靠手下某几个人的忠心,显然撑不起河北的大局。
而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袁绍的文件档案中,发现了许多书信,都是曹营的人暗通款曲,写给袁绍的投降书。曹操身边的人说,可以一一详查,把写了黑信的人全杀掉。曹操却说,以袁绍当时之强,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别人。于是下令把这些黑信一把火烧了,不再追究。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曹操刚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但是袁绍还占据着冀州、幽州、青州、并州这四州之地,势力依然强劲。而曹操背后,还有刘表、刘备等势力。因此,从战略角度看,此时的曹操仍然处于内线作战的环境,必须要集结更大的力量,才能稳定后方,进而平定河北,统一北方。
因此,曹操对于手下的叛逆之举,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安定人心,还能使写信的人更加信任和钦佩曹操,从而更加忠心。同时,因为袁绍战败而人心浮动的河北势力,看到曹操有如此胸怀,也会加速弃袁投曹的决心。这可比追查到底、清理队伍要划算得多。
更早之前,张绣曾经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侄子曹安民等曹操身边重要的人。然而一旦投降,曹操不计前嫌,反而亲自迎接,并且给予了张绣足够的信任和任用。可见,曹操在官渡之后的表现,并非简单的权谋之计,而是具有真正的胸怀和气度。这也是曹操和袁绍之间,最根本的差距所在。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