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一代小孩雞起來爲什麼這麼難?他們的動力實在太難找

快開學了,小孩很開心,離開學校那麼久,同學都成網友了。終於又等到全班同學大團結。家長很忐忑,網課上了快一個學期,課都快講完了,醜媳婦終要見公婆。如果說以前每到期末都要女媧補天,那今年,大概只有盤古開天地勉強能媲美了。

然而盤古開天地也就一斧子的事情,推動小孩學習卻沒那麼容易。當你使出渾身解數,就會發現小孩也是討價還價、撒潑耍賴、拖拖拉拉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的高手。畢竟是親生的,武功一脈相承,你倔他也倔,你犟他也犟,你擅長懷柔,他比你還會裝可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能把小孩徹底玩得轉的家長,幾稀。

每個家長都有個夢想:擁有一個能自覺學習、主動寫作業,不要操心的小孩。然而夢想就只是夢裏想想而已,據我觀察,哪怕成績不錯的牛娃,也很難做到完全自覺。

網課上到現在,偶爾潛伏班級羣,久了也看出點門道來了,這邊老師點名不回答的小孩,十有八九在另一個“閒聊羣”里正講得熱火朝天,好學生也一樣,沒人盯着也作妖。

爲什麼孩子就不能主動學習呢?家長一直在屁股後面推着,成天跟個託塔李天王一樣,也太累了吧!好像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沒有讓父母這麼費勁啊,現在怎麼麻袋換草袋,一袋(代)不如一袋(代)了呢?

主要是這一代孩子們,被聚焦地有點過,啥都不缺。

馬斯洛的金字塔早就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的動力來自於下面五個方面,從最強烈到最不強烈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我們來對比一下以前小孩的內驅力跟現在小孩的內驅力,大概心裏就有數了。

生理需求:

有人奔着生理需求讀書,家裏窮,指望讀書能出人頭地,過上好日子。這種動力最強,頭懸梁錐刺股都是這一掛的。

咱們中國人講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爲啥?本來窮的要命的窮小子,老婆也娶不上,肉也沒得喫,甚至力氣也不夠大,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種地都只能喫稀的,一旦哪天金榜題名,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就解決了。如果書讀得再好點,喫香的喝辣的,綾羅綢緞,美嬌娘都有了。

作爲馬斯洛金字塔的底層,生理需求所能激發的動力跟火箭一樣,每一次飢餓,寒冷,都會化成燃料,激勵小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不用說,現在的小孩完全體會不到這點。還沒餓,點心水果就上來了,還沒渴,就被催着喝牛奶,冷了有暖氣,熱了有空調。不冷不熱的時候,喊他加件衣服,他都嫌你煩。想用生理需求激勵小孩,做夢!

安全需求:

這個大概70後80後體會比較深。以前的家長管小孩都比較簡單粗暴,管你怎麼學,反正第一,不能讓老師找家長,找的話就是一頓竹筍烤肉。第二不能考差了。各家對分數的要求不一樣,有的不能低於90分,有的不能低於80分,更加佛系的父母僅僅要求不能不及格。破了底線就是一頓胖揍。

皮肉之苦肯定會破壞小孩的安全感,爲了少捱揍,小孩學習起來也是很賣力的,作業不做要被叫家長。凡是威脅到小孩安全感的,他都會小心避免。

那你說現在有的小孩也捱揍,怎麼不見效?

大概是時代進步了吧,現在的家長一般以嚇唬爲主,真打,多半就用用鐵砂掌,了不起加個戒尺,都屬於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範疇。小孩多精啊,知道這不會真的威脅到安全感。

以前家長那可是什麼趁手用什麼,雞毛撣子,掃帚柄都是輕的,我見過最狠的,有個同學的爸爸是搞裝修的,家裏鋁條,鐵條,木條都有,拿到什麼就是什麼,全憑運氣……

愛和歸屬感

以前的小孩,要麼家裏兄弟姐妹多,要麼父母工作忙,哪怕是80後90後這一代的獨生子女,金貴程度也跟現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基本上想要正面關注,非得成績過得去纔行。低年級考雙百,高年級90以上,纔好意思到父母跟前邀個功。

現在的小孩,從出生起就獲得了高度關注,寶寶貝貝叫個不停。表揚和鼓勵跟不要錢似的,哪天不得聽個5、6、7、8遍?

他們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愛和歸屬感,而是愛太多。爸爸一份,媽媽一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各一份。對小孩來說,愛和歸屬感可能不但不是激勵他上進的動力,反而是他想逃避的壓力。給他的愛那麼多,他又還不了,可不就想逃了嗎?

被尊重的需求

對一般人來說,被尊重的需求就是動力的頂端,因爲再上面的自我實現有點虛無縹緲了。

被尊重,也是現代小孩產生動力的主要原因。小朋友成績好,學習好,小夥伴們一見他就瑞思拜。喜歡的妹子崇拜的星星眼,老師的正面反饋都是小孩努力學習的主要動力。

問題是“被尊重的需求”這塊父母很難使上勁兒。你又不能賄賂一羣小朋友讓他們沒事就誇你娃。而且小夥伴們誇得偏了,娃還容易跑偏。打個比方,如果你孩子長得特可愛,別人都誇他帥,那糟了,小孩十有八九會花很多時間精力去穿搭、化妝了。

另外,網課,大家見不着面,也很難給孩子被尊重的成就感,所以學霸也開始懈怠很正常。

自我實現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爲了科學”,“爲了人類進步”,有這些想法的,都是自帶動力馬達的神仙孩子。可遇而不可求。懷孕前去玉佛寺、城隍廟拜拜可能會有效……

現在的小孩啥啥都不缺,從物質到精神都處於一種長期飽和狀態,要想雞,不難纔怪。

要說有什麼辦法激勵小孩,讓他能雞得起來。目前看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幫助他成績提上去,獲得被尊重的快感。當一個小孩因爲成績好,經常被老師同學誇獎,他就會主動想辦法保住領先地位。

第二,釜底抽薪,斷他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有個小夥子高中跟父母移民去了美國。因爲語言不通,一直融不進當地的學校,索性躺倒不學了,在家天天玩遊戲,做起了大家閨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有天早上,他爹把他拎起來,趕他出門去華人餐廳打工。華人餐館都是些沒有身份的人在洗盤子,他明明是有合法身份的移民,卻要跟他們一起洗盤子,賺很低的小時工資。他不幹,問他爹:憑什麼啊?我爲啥要做這個?

他爹很橫地說:憑我是你老子。你要是高中都不能畢業,除了洗盤子還能幹啥?你就在這喫住,別回來。

兒子也很叛逆,心想不就洗盤子嘛,又不是喊我讀書,多大事啊?

可是做了他才明白,自己真不是這塊料,力氣也不夠大,也不如別人能幹,堅持下來全靠咬牙。做了半個月,他就知道了,沒文化根本養活不了自己,更不用說過想過的生活了。從此老實回去讀書,奮發圖強,判若兩人。

只可惜這條對年齡要求比較高,不然真心想試試。

這是個屬於後浪的年代,只是後浪不是你想他浪,想浪他就浪。推動一朵後浪對於前浪來說太累了。不知你家後浪目前在哪一個層次上浪,歡迎討論!

我是亦君,80後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認知心理學,多平臺作者。謝謝你的關注和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