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所谓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虽然说铁帽子王比一般王爷多拥有三项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但其实这帽子一点都不铁,戴得不好,很有可能要杀头!
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
随着皇帝地位稳固,国家局势安定,经过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对宗室力量的调整,又有了军机处,参与政事者多为朝中文武官员,议政王大臣会议基本已经消失,这些亲王、郡王、贝勒们对国家政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皇亲宗室也极受约束。所以,“铁帽子王”的后代,如果不关心政事,基本上多过着衣食无忧的惬意生活。
但如果你一旦犯错,后悔都来不及!这里有两个例子: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生前权势极盛,清代王公属下人在北京郊区大量圈地,多尔衮占地最盛,也有强迫献地的举措。清朝野史传说,多尔衮娶了顺治帝的母亲,野史也侧面证明了多尔衮的权势,顺治帝甚至曾称其为皇父摄政王。有史料记载,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后,礼仪排场也向皇帝看齐。“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但多尔衮一死,顺治帝福临就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罢黜宗室地位,财产入官。其弟豫亲王也被连累。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多尔衮才被乾隆皇帝平反,追谥为睿忠亲王。
还有一个则是:礼亲王代善死后,其王爵初由儿子满达海承袭,满达海也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但顺治十六年,在他死七年后被追论,原因是清算多尔衮时,满达海占有多尔衮家财物,被严厉追论,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为贝勒,亲王之封被削夺,转给代善的另外一个孙子杰书。嘉庆二十一年(1816),礼亲王昭梿因为凌辱大臣,又在府内对下人滥用刑罚,结果被削爵,圈禁近一年。崇德八年(1643),岳托的儿子、袭爵的罗洛宏因为嗜酒妄议,及在皇帝宸妃丧期内搞丝竹娱乐活动,被削爵。康熙二十一年(1682),岳托后裔、平郡王讷尔苏因为殴毙、殴伤无罪之人也被削爵,爵位转给他人。
总之,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肇建,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