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凝的這一番描寫,使揚州增添了許多詩意,就如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獨佔八斗一般,揚州則是將天下之美三分,而獨佔其二,並且“二分明月”成爲了揚州的代名詞,道盡了揚州的繁華,使人對揚州無比嚮往。在古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哪個城市,似乎沒有人統計過,但“揚州”即便不是第一,也定然是排在前列的。

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篇積極樂觀的文章,可以讓人在逆境中充滿力量;一篇充滿仁愛的文章,能夠引導人們善良;一篇頌揚的文章,更能讓所頌揚的人和物,名傳千古。詩歌同屬於文章一道,自然也具備這種力量。


“長風破浪會有時”之類的詩句,讀來總振奮人心;“留取丹心照汗青”之類的詩句,則令無數人一腔熱血在湧動;“欲把西湖比西子”之類的詩句,讓中國的許多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呈現燦爛的光彩。

廬山、西湖等風景名勝已不用贅述,許多錦繡篇章的讚歎,使之增添了不少人文魅力,吸引無數的遊人前往,當然這也是一種文化底蘊,並不能等同於廣告。甚至許多城市,因爲有了詩詞的點綴,念着城市名,便能感受到一股詩意,比如江州司馬青衫溼等。


在古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哪個城市,似乎沒有人統計過,但“揚州”即便不是第一,也定然是排在前列的。“十年一覺揚州夢”、“煙花三月下揚州”,讓許多人對這個城市充滿了嚮往,想一睹揚州風采。

揚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並非偶然,而是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環境。揚州地處江南,自唐宋至明清,江南就是經濟重地,承擔着國家大部分稅收,經濟的發展,必定帶來文化商業的繁榮,揚州同樣繁華無比,令到過的文人都忍不住寫詩讚嘆。


另外江南的自然環境,也天生自帶詩詞意境。煙雨迷離的酒肆巷陌、紅花綠柳的青石小路、小橋流水的尋常人家……,抬眼望處,皆是詩詞,宛若入畫。在元和年間,有一位頗有詩名的才子,以揚州寫了一首小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卻驚豔了千古,此詩名爲《憶揚州 》: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頭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徐凝的絕句十分有名,尤其是七言絕句,明朝的楊基,甚至將他和李白相提並論,在他傳世的102首詩詞作品中,有80首七言絕句,其中不乏精品。

“蕭娘”有一個典故,出自《南史》,說的是南梁蕭宏奉命攻魏,聽到魏有援軍之後,害怕不敢前,魏人知道蕭宏一向怯懦,並且長相柔美,故送給他女人衣飾,將他喚作女子。此後,“蕭娘”便成爲女子的泛稱。


首句是說,佳人臉皮薄嫩,難以承受淚水,像桃葉一樣的眉毛太長,容易顯現憂愁。這裏的桃葉,即是形容美好,也是一個典故,《古今樂錄》:“晉王獻之愛妾名桃葉”這裏同樣是指代佳人。

從這兩句可知,詩人所憶不是揚州,而是揚州的那位佳人。當初與她離別的時候,佳人臉上掛着晶瑩的淚珠,眉眼之上,全是離別惆悵。

天下的明月之夜,共有三分,有兩分在揚州。詩人抬頭望月,想起了那晚在揚州的分別,明月皎潔,比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美麗,但依舊衝散不了憂愁。如今亦是相思入骨,而今夕的明月又如揚州那般,所以詩人說“明月無賴”。

徐凝的這一番描寫,使揚州增添了許多詩意,就如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獨佔八斗一般,揚州則是將天下之美三分,而獨佔其二,並且“二分明月”成爲了揚州的代名詞,道盡了揚州的繁華,使人對揚州無比嚮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