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中信,在入股10年、經歷了多次失敗的IPO後,終於退出了西鳳酒股東序列。2020年3月3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股東信息顯示,中信產業投資基金操盤企業(以下簡稱中信產投)——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已經不在名單上,持股15%的第二大股東已變更爲陝西地電股權投資有限公司。

目前,西鳳酒二股東陝西地電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10月,唯一出資人爲陝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0億元,陝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隸屬於陝西省國資委,而西鳳酒的第一大股東背後爲寶雞國資委。中信的退局讓酒業議論紛紛,大多觀點都集中於“資本逐利,業外資本追逐短期利益,難以堅持,不適宜飲酒”的論斷。這個論斷的重要依據即在於人們普遍認爲,中信進駐十年中,最爲重要的工作是推動西鳳酒的A股上市進程。但其間推動數次,均以失敗告終,尤其是2018年底因爲意外事件而導致的IPO折戟,讓中信徹底失去耐心。中間伴隨着的人事變動,也印證着雙方合作的波折。

作爲外來資本的中信轉身退局,西鳳酒引入的新投資方陝西地電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則作爲陝西省國資委旗下的企業,而與寶雞市國資委共同碰頭於西鳳酒這個當地碩果僅存的少數名牌企業中。這個磨合十年散夥兒的案例,讓酒業對“業外資本”多了一份鄙夷:你看,他們就是耐不住性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就退出了。

由此,資本天性逐利,不適宜於建設品牌、不適宜於“飲酒”的論斷在一定程度上成爲共識。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在西鳳酒的股權一直維持在15%,與第一股東相差甚遠,這也就意味着其並非具有完全控制力。

實際上,除去IPO操作層面的因素外,代表地方政府意志的國資委、與代表外來資本的中信,在發展戰略、追逐目標上本就有着天然的不同,而市場化因素與政治化因素的交織,則讓這種跨界合作更顯複雜。與其說是資本方因逐利不成而心灰意冷,毋寧說是地方政府對這樣的合作失去耐心。

回到中信與西鳳酒的案例上來,投資方與控股方各有目標,本無所謂對錯,也不能證明業外資本不宜飲酒的結論,對西鳳酒與中信來說,擺脫無謂的牽扯後,雙方各有廣闊天空可供飛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