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數情況下,手足口病都是一個良性的病程,但有少部分,尤其是在三歲以下,甚至一歲以下的孩子,會有一個病情急轉直下的情況,主要表現在發病兩三天之內出現了嚴重的合併症。手足口病一般以急性起病的形式發生,表現爲發燒、口腔的疼痛,會造成嬰幼兒的哭鬧不安、納差、不願意喫東西,口腔黏膜會出現散在的皰疹或者糜爛,還有發紅、潰瘍的表現,往往位於舌部,頰黏膜和硬齶,也可以波及到軟齶或牙齦,以及扁桃體、咽部。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兒常見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散發,但在春夏交季的時候多發,甚至可以有流行的趨勢。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平時能做哪些來預防手足口病?

1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多久可以康復?

引起手足口病腸道病毒有七十多種類型,其中以柯薩奇A16型和腸道病毒EV71型最常見。

手足口病多發生於五歲以下的兒童,主要表現爲口腔的疼痛、厭食、低燒,以及手足、口腔等多個部位出現皰疹樣,或者是糜爛潰瘍的表現。

多數孩子在一週之內會自然痊癒,少數會出現心肌炎、肺水腫和無菌性腦膜腦炎的併發症,個別重症孩子發展很快,會造成死亡。

2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會傳染給大人嗎?

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是腸道病毒。腸道病毒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所以多數成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都已經被感染過,但這並不排除有個別的成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接觸到這種病毒,也可以出現由嬰兒傳播給成人的這種可能性。

成人也可以得手足口病,往往都是由所護理的嬰兒傳染的,會出現一些比較輕的症狀,如低燒、渾身乏力,也可能出現口腔炎的表現,比如納差、口腔疼痛。 多數症狀比較輕,一般情況下三至五天就會逐漸地緩解。在臨牀上可以看到由孩子傳染給大人的病例,但這種病例並非常見。

3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以急性起病的形式發生,表現爲發燒、口腔的疼痛,會造成嬰幼兒的哭鬧不安、納差、不願意喫東西,口腔黏膜會出現散在的皰疹或者糜爛,還有發紅、潰瘍的表現,往往位於舌部,頰黏膜和硬齶,也可以波及到軟齶或牙齦,以及扁桃體、咽部。

另外在其他部位,包括手足、臀部,上肢以及腿部都會出現散在的斑丘疹,之後出現像皰疹一樣的表現,並且周圍有一些炎性的紅暈。皰疹內部液體比較少,不容易被擠破,以手足部爲多見,在掌背部也會出現。

4

手足口病病情加重,是否有前兆?

多數情況下,手足口病都是一個良性的病程,但有少部分,尤其是在三歲以下,甚至一歲以下的孩子,會有一個病情急轉直下的情況,主要表現在發病兩三天之內出現了嚴重的合併症。比如腦膜炎,腦炎,以及呼吸系統的一些嚴重的情況,極個別的病人病情危重,甚至可以造成死亡的情況,這些孩子即使存活下來,也會留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後遺症。

危重症的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高燒不退,同時合併精神反應差、嗜睡,有易驚跳的表現。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哭鬧、頭痛、嘔吐的表現,也可以出現驚厥和昏迷的現象。

第二種情況是呼吸系統疾病的表現。這些孩子會出現呼吸淺表、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小嬰兒會出現肋骨下緣的凹陷,就是隨着吸氣的動作出現凹陷,同時伴有鼻翼的煽動,口周的發乾,劇烈的咳嗽,甚至會咳出來粉紅色泡沫樣的痰液,這一般是肺水腫的表現。

第三種情況是循環系統的表現,主要是皮膚髮花,有四肢發涼,出冷汗,同時出現趾、指甲青紫的表現。

如果出現了以上三種系統的表現,包括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症狀的話,往往都屬於病情加重,危重症的表現。

5

手足口病該怎麼預防?

爲了預防兒童的手足口病,希望家長能做好以下幾點:

No.1

勤洗手

尤其是在飯前和便後,或者是外出回家以後,一定要用肥皂水給寶寶洗手。在孩子喫東西之前,要避免接觸其他患病的兒童。看護的護理員,在接觸孩子之前,或者是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觸到一些污染的孩子的糞便、嘔吐物,要進行妥善的處理。

No.2

做好日常清潔消毒

嬰幼兒食用的奶瓶、奶嘴,或者是碗筷,都要進行充分清洗。另外,每天要做到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包括餐具)進行清潔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境的衛生,還要做好通風和勤曬被褥。

No.3

避免交叉感染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不要帶孩子到人流密集的場所。另外,空氣要保持流動通暢,孩子如果出現相關症狀,要儘快去醫療機構就診。

No.4

幼托機構注意做好對孩子的晨檢

幼托機構也要對每一個入園的孩子進行常規的晨檢。如果發現可疑症狀,有發燒、口腔炎的孩子,要及時告訴家長,及時就醫,或者回家休息。另外,對孩子的一些物品,要進行隔離和消毒的處理。

文 | 兒科 童笑梅

來源 | 百度 寶寶知道

編輯 | 宣傳中心 張軒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