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永仁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胭脂的出现提高了妇女的颜值,在汉代以后,由于红蓝花种植面积的推广以及化妆的潮流所向,妇女红妆者日益增多,乐府《木兰辞》“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昭君词》:塞外无春色,边城有风霜。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导语:马嵬坡上香魂逝,华清池内汤犹温。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于范阳起兵。次年六月,陷潼关,兵锋直抵长安。唐玄宗举朝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
杨贵妃从来没有想到,对自己恩宠缠绵的三郎,竟然会如此绝情,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被后人说成为乱朝祸国的红颜祸水,在诸多史书中被批驳得体无全肤。一个弱女子,最终却成为了君王的牺牲品,这在封建王朝中屡见不鲜。
杨贵妃之所以能够被唐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主要是因为她有着“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姿容。杨贵妃也是女人,爱美更是女人的天性。对女孩儿来说,相貌是天生的无法改变,却可以通过化妆让自己更加出众。在所有的化妆品中,胭脂具有独特的地位,胭脂从来就是美女、美色的代称。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也是一部胭脂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历史,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中,“胭脂”也成为“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一、胭脂的出现是经济地位、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胭脂的使用,在华夏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胭脂为妆容,诗辞中多有记载。
《国风·卫风·伯兮》就有云:“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鲽﹗”
《诗经》的《卫风·硕人》中“手如柔美,肤如凝脂”
《小雅·何人斯》中“尔之亟行,遑脂尔车”
人类使用胭脂的历史,远比文字的历史更为悠久,胭脂最早是做为防寒防开裂的护肤品,并非是一种化妆品,它的起源是出于一种偶然。
在一万年前甚至是更为久远的年代,一群远古人类正在分割着狩猎得来的野兽,在此过程中,兽体内的脂肪涂抹到了手上,又滑又腻无法擦除,但是远古人类惊奇的发现,这种油脂居然有着奇特的防寒效果。
在手、脸涂抹上这种油脂,能够更好的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更能防止手、脸的干裂,这种发现让远古人类欣喜若狂。口脂几乎也是同时出现的,甚至更早,在进食肉类食物中,动物的油脂粘到了唇上,让远古人类发现了油脂的妙用。从此便有意识地、用简陋的工具熬煮油脂并收集起来,成为日常用品之一。
这种油指就是胭脂的最早形态,当然它更多的功能性的,《礼记·内则》:“脂膏以膏之” “凝者为脂,释者为膏。” “脂”的本意是指动物体内的油质。实际上,这种“脂”的功能一直完整地保持到了今天,和我们冬天涂抹的护肤品、润唇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胭脂真正从“保护”功能发展出“美妆”功能,源自于人类美的意识的觉醒,而人类这种意识的觉醒,取决于生理和经济因素。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每天清洗身体、除去毛发上的异物,会让自己的生理上更舒服,也会让自己看起来更“美”。这种行为我们可以在很多动物身上看到,并非特异,真正让“美”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还是因为经济因素。
在漫长的石器时代,女性的采摘等收获,远比男性为多,所以女性的地位远高于男性,此时的部落多以女性为尊,而到了石器时代后期,狩猎技术进步、工具得到改进,并且出现了最早的耕种,体力上占有优势的男性,获取食物的能力超过了女性,这种优势一直延续了数千年,导致女性在封建王朝的地位远低于男性。那么,取悦男性便成为女性追求美的动力之一,胭脂作为一种化妆品,逐步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开始占据女儿家的“脸面”。
什么是美?从脸部来讲,气色红润、皮肤细滑是最基本的,古代用“桃腮”来形容女孩儿的脸,既是指颜色之美,又是指气色之佳。胭脂不仅能够遮盖脸上的瑕疵,更能让脸部气色更好、立体感更强,所以胭脂就成为了女儿家的必备之物。
关于胭脂的正式起源,目前较为认可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胭脂谐音“燕脂”,是商纣王时期产自燕国。燕国妇女喜用红色颜料涂抹腮部,看起来美艳无双。另一种说法就跟两个华夏军事史上的天才将领有关了。
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从自陇西进击, 越过焉支山五百公里,杀了匈奴名王以下近万人。其后,过居延海,突袭两千余里,击灭匈奴三万余人!这是封建王朝对匈奴作战的最大胜利,匈奴汗国的实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们失去了生存的牧场,也失去了焉支山。
“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支山一带不仅仅是水草肥美的牧场,山中群生的红蓝草更是天然的美容佳品。匈奴妇女常于此花盛开之际,将其捣碎沉淀取其汁制作成胭脂,贵族妇女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所以,卫青与霍去病击匈奴,于大汉而言是扫除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边患,为开展丝绸之路扫除了障碍,可是对于汉朝的妇女而言,是获取了这种神奇的染料。
在获取红蓝花所制成的胭脂之前,中原妇女使用的是朱砂,艳则艳矣,却有着剧毒,红蓝花这种天然色素的出现,让中原地区胭脂正式成为了长驻女儿颊的心爱之物!涂抹胭脂不仅仅是一种美容之术,更成为上流社会妇女交往的必备之物,不化妆,不涂抹胭脂,在古代的社交场合是极为失礼的举动。
此时,还出现了胭脂纸。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女儿在出嫁前梳妆打扮完毕之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一片红色的纸含在唇间,轻轻一抿,唇色便艳若桃李、娇艳欲滴。这种纸便是用胭脂汁调好的纸。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胭脂并非女性的专利。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员极其注意仪容,涂抹胭脂也是一道必备功课。当然男性所使用的胭脂与女性不同,颜色更淡、更趋向于庄重、沉稳。
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讲到:“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然今之医门,极为秘惜,不许弟子泄露一祛,至于父子之间,亦不传示。”
脸上涂抹胭脂之后,看起来容光焕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给皇帝和同事们造成一种“身体康健、可堪大任”的印象。那种面容衰老、老态龙钟的,不如告老还乡、含饴弄孙去吧!
胭脂与灯光最为相宜,所谓灯下看美人,越看越好看!胭脂红与昏黄朦胧的灯光,能让女儿家的脸看起来更粉嫩、更柔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上元之夜,花灯如梦,衣香鬓影,美人如玉,成就了多少好姻缘,留下了多少风流才子与红粉佳人的千古传说!
二、胭脂国色,却成为史家笔下的“红颜祸水”
因为有了胭脂,女儿家姿容更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帝王也不例外。无论是后宫多蓄美色,还是六千粉黛独宠一人,皇帝总与美人脱不了干系。
如果是寻常人家,郎才女貌、相敬如宾,便是千古流传的佳话,当垆卖酒、红拂夜奔,更是成全了才子佳人的美谈。但是在封建王朝的帝王之家,美貌的女子却成为“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例如商纣王宠爱的妲己。商纣王原本是个聪明英武、治理有方的君王,却因为妲己的原因,变得残暴好杀、独断专行,不仅研制出了炮烙的酷刑,还设立了酒池肉林,日夜宴乐,从一个英明的君主变成了荒淫无道的昏君。
小说《封神榜》上说妲己原本是千年狐狸精,妖媚动人、天然妩媚,正是在他的蛊惑之下,朝纲混乱、黎民遭殃、天下大乱,最终丢了江山。周灭商之后,行刑的士兵被其美所迷眩,竟然手软无法举刀,最后还是在周武王的正气之下才现出原形,姜子牙将其斩首。
事实上,随着考古发掘和对史料的不断获取,再结合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与兽骨,经过多年的推断和破译,使我们对那段史实有了更确凿的了解,对于对妲己和纣王的故事,有了接近史实的评估,把将亡国的责任推到一介女子身上并不公平,把美貌的女子称为“狐狸精”更是无稽之谈。
而到了周朝,这样的情景再度上演,周幽王宠爱褒姒,褒姒却从来不笑,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诸侯们以为周王遭受攻击,立刻带兵马前来救驾,却看到了站在城墙上笑得前仰后合的周幽王。褒姒确实笑了,但是这一笑的代价却是整个天下,倾国倾城之色,哪堪江山社稷之重!
女子也是人,也有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褒姒一个美貌的女子,却嫁给了一个能做他父亲的男人,她能开心吗?若要美人见笑颜,不如放她出宫自寻良配。明明是才能低下、毫无帝王威仪,为了女人能把军国大事当成儿戏,最终却将亡国的责任推到褒姒身上,史家一颗秉笔之心,可堪正直清明?
而为了女人不惜葬送天下的,莫过于唐明皇,即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之变”,一举灭杀了韦后集团,天下重归李氏。
李隆基登基之后,任用贤能,宋璟、姚崇等明相皆为所用,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最为极盛的“开元盛世”,国家实力冠于诸朝,即便是在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也以繁荣著称,说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最为安逸富足的朝代毫不为过,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唐玄宗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帝王。
然而,在亲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之后,唐明皇却逐渐腐化怠政,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尤其令人叹息的是他在施政上的重大失误,为了边疆的稳定,他重用安禄山等胡人,却导致尾大不掉,安禄山等权力日大,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由此走上了衰落的地步。
许多人将这唐明皇的堕落归结于杨玉环,以致于安禄山即将攻到长安,唐明皇举朝逃川时,禁军将领们要求处死杨玉环,杀掉这个祸乱之源。他们认为,正是杨玉环的蛊惑才有杨国忠得势乱政。可他们不明白的是,这一切的根源是来自于唐明皇自身。更令人难以启齿的是,杨玉环原本是唐明皇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而在杨玉环之后,唐明皇将杨贵妃的姐妹均收入宫中侍奉。
侍奉唐明皇,杨玉环真的开心吗?如果要给她一个定位,姿质丰艳,擅长歌舞的杨玉环,是一位宫廷舞蹈家、音乐家。“安史之乱”,实始于唐明皇。 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很多史家将那些受到皇上宠爱的女子写成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实在有失公允。
在封建王朝时代,女子不仅仅要承担种种污名,更有可能成为政治牺牲品。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因为容貌过人,被越王送给吴王夫差,吴王终日流连于美色,无心打理朝政,最终为越国所灭。西施一个女子,竟然要承担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历代史家也多有赞誉!我却从中看到了越王勾践的冷血隐忍与无耻下流,为了复仇可以牺牲一切,一个女子的幸福与家国大事比较起来,在他眼里真的微不足道。
是啊,有谁会在乎西施内心的感受呢?有谁会在意她在吴王宫殿中的日夜煎熬呢?同样美貌的“四大美女”中的貂婵,因容貌过人成为王允除奸的棋子,将貂婵作为诱饵,离间董卓和吕布,一个弱女子哪有自己的选择?董卓这个乱臣贼子固然被除掉,可谁会在意貂婵的心思呢?
更让人叹息的是王昭君,原本是中原女子,却要去冰天雪地的胡地嫁于语言不通、粗鲁不堪的胡人,帝王的无能,却要让一个女子成为牺牲品,以此来换取边疆暂时的安宁,史书上那么多的溢美之词,谁又去关心王昭君内心的感受呢?再比如文成公主,远嫁土蕃,固然促进了吐蕃的文明与发展,但其中的酸楚又如何与人言语?
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现实谈女子的地位,但将女儿家作为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是极为不公平的!历史的虚伪与冷酷就在于此。所以,我们更喜欢花木兰、提萦这样有勇有谋、大气明朗的女子!
三、胭脂红妆,五千年文明的妩媚与丰姿
人类尤其是女孩儿,对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胭脂作为化妆品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类,让壮怀激烈的华夏文明多了一些女儿香,多了一些盛世的温柔,如果人类的历史上少了这一抹胭脂红,那就失了五分颜色。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据说,杨贵妃常以脂粉美容,以红妆来增添气色之美,让肌肤看起来更滑腻红润粉嫩,突显出青春美貌之感,所以才能够艳冠六宫、独得恩宠,如果没有杨贵妃的美色,又怎么会有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长恨歌》流传于世呢?这部传世的叙事长诗,其艺术之美、格律之美、内涵之美丽,已经超脱了容貌之美,在文坛中占有着一席之地。
胭脂不仅能给女孩儿带来姿容之美,更让诗词有了风韵之美丽。公元975年,即宋太祖开宝八年,南唐后言李煜被俘,在前往开封的路上写下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传世诗词: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不一定是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这首诗将自己的落寞、无奈,将人生的遗憾、悲欢,写得如此入骨入肉,“胭脂泪”三个字透纸而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眉头紧锁的女子的忧伤。亡国对于君王来说是灾难,对于女子而言更是无奈,无数女子因为亡国被改变了命运。
李煜并没有将自己亡国的原因归绺于自己所爱的女子,这比历史上那些亡国的帝王值得尊敬,这样一个有才情的帝王,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是个诗才风流的妙人儿,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他只能用诗文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此后还留下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传世名句。因为“胭脂”,李煜与其他亡国之君相比,多了一片亮色,三分才情,让人同情,也在史书中留下了散发“胭脂淡色”的痕迹。
而胭脂还被曹雪芹写入了《红楼梦》,清代的胭脂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贾宝玉周岁时,贾政让其“抓周”,宝玉对于文房四宝和金银等物, “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而宝玉喜欢吃丫鬟嘴上擦的胭脂也成为贾府交际圈中的笑谈,也让人们形成了“沉湎于脂粉丛中无甚大用”的刻板印象。男人无用,与女子何干?
在数千年的华夏历史中, “胭脂”成为了一个女性鲜明的符号而确定下来。但我们要看到的是,正是因为盛世之时,胭脂才有了用武之地,在那些天灾不断、兵荒马乱、百姓失所流离的年代,哪还有心思使用胭脂?恨不得用锅底灰抹在脸上以避免遭受凌辱!
阅遍华夏的诗词华章,写尽胭脂之美的,大多是在唐宋等国力强盛、民众富庶的时代,脂粉固然有女儿的柔媚之气,或若不是这盛世之年,哪会有如许多的讲究?原本是女儿家妆台上的美容物品,却能够从中得窥封建王朝的兴衰,金粉迷醉的王朝,难道真如史家笔上所写的那么不堪?
无论是苏轼的“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的豪迈,还是辛弃疾“先裁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的闲适,无论是欧阳修“罗袖挹残心不稳。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的羞涩,还是元好问“天上鸾胶寻不得,直教吹散胭脂”的春愁,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景之美、盛世之隆。
胭脂不仅仅是女儿家日常的妆容,更是社交和重大场合的必备之物,女儿出嫁之前,必早起洗濯化妆,净面、画眉、敷粉、染唇,留下出嫁时最美丽的记忆。洞房之夜,新郎轻轻挑起娘子的盖头,只见粉面含春、桃腮绯红,娇羞欲语,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古人将“洞房花烛夜”为人生四大美,诚不欺也!
今天,女性的化妆品空前丰富,胭脂的地位似乎有所下降,但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这种古老的化妆品却散发更加诱人的魅力,薄涂胭脂三分色,不仅增强了女性的自信,更让城市散发出诱人的光彩。由中国人发明的胭脂,散发着属于华夏的香气和美丽。
结语:谁道胭脂不丈夫,巾帼从不输须眉!当我们透过五千年历史的尘烟,既嗅到了封建王朝胭脂香味的繁华,也看到了刀兵血火背后的残酷无情。有“沉鱼”之美的西施姑娘,完成了灭吴大业后,与范蠡悄然归去,归隐泛舟,哪管它天下争霸、皇图伟业,得良人相伴,才是人生最大的美满。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