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消息,今天證監會就《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徵求意見,加減分指標大調整,從營業收入、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信息技術投入等方面,優化市場競爭力評價指標。

變動的條款包括,市場競爭力評價、資本充足與風險管理能力加分、持續合規狀況的扣分標準及調降級別依據、風險管理能力評價指標與標準。

2009年5月,證監會出臺《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確立了分類評價指標體系,並於2010 年5月、2017年7月進行了兩次修改。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風險管理能力、持續合規狀況、市場競爭力等指標。

具體來看,本次修訂對《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的12條進行了修改,主要修改內容爲:

首先,從市場競爭力評價指標看,一是優化了營業收入指標計算口徑,將營業收入計算口徑由合併報表口徑調整爲專項合併口徑,突出對證券公司主業收入情況的評價。

二是調整和優化各個業務的評價方式或指標,包括證券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新設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新設財富管理業務、盈利能力、信息技術投入等。

對各個業務的評價方式的優化,主要體現在調整或增設加分範圍與分值。例如,對現行有關行業排名指標,由“前5名、前10名、前20名分別加2分、1分、0.5分”,調整爲“前5名、前10名、前20名、行業平均數或行業中位數以上分別加3分、2分、1分、0.5分”。而經紀業務恰好相反,將原有“上一年度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位於行業前列且營業部部均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或者部均收入位於行業前列(兩項按孰高分值加分)”指標,調整爲“上一年度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位於行業前5名、前10名、前20名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

其次,從資本充足與風險管理能力加分指標看,提高了主要風控指標持續達標的加分門檻,將“證券公司最近2個、3個評價期內主要風控指標持續達標,分別加2分、3分”,提高爲“最近3個、4個評價期內主要風控指標持續達標的,分別加2分、3分”;與此同時,引導證券公司強化資本約束,即“評價期內風險覆蓋率達到150%且淨資本200億元以上、風險覆蓋率達到150%的,分別加2分、1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修訂對風控特別強化,還新設了風險管理全覆蓋及風險監測有效性評價指標。

即“證券公司實現風險控制指標並表管理、風險管理全面覆蓋境內外子公司、同一業務和同一客戶信用風險歸口管理、各項業務數據逐日系統化採集、各類風險控制指標T+1日計量與報告的,加2分;最近2個評價期並表管理持續符合監管要求,並且實現運用內部模型法計量風險的,加3分”。

再次,本次修訂完善了持續合規狀況的扣分標準及調降級別依據。

其中包括,對照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的規定,進一步梳理完善行政監管措施扣分標準;明確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被採取公開譴責、出具警示函等監管措施的扣分標準,以及證券公司相關人員被實施書面自律監管措施、紀律處分的扣分標準;進一步明確對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子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相關行政處罰和行政監管措施的扣分標準;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被實施行政處罰或重大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事項的扣分標準;明確證券公司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或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嚴重失效,或者沒有如實報告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信息 及變動情況的,可視情節下調公司分類結果級別。

最後,還將重點對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評價指標與標準進行細化和完善。

在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方面,補充完善證券公司股權管理、從業人員管理、廉潔從業管理、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機制、投資銀行業務內部控制等評價指標與標準。

在全面風險管理方面,補充完善自營投資、股票質押、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重點業務風險管控,以及境外子公司風險管控、債券回購經紀業務結算風險管控、聲譽風險管理等的評價指標與標準。

2019年7月26日,證監會依照慣例公佈了證券公司分類數據,38家證券公司獲得A類以上評級,獲得B級至BBB級的證券公司則有50家,而AAA級依然缺席。

其中,評價爲AA級的券商共有10家,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

另一方面,獲得C級至CCC級則是國融證券、九州證券、新時代證券、長江證券、大同證券、恆泰證券、聯訊證券、世紀證券8家證券公司。更有華信證券和網信證券一對“難兄難弟”獲得了D級的評級。(新浪財經 鄒沅錚 許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