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裏,康姨媽有一兒兩女,大女兒叫康允兒,嫁給了盛紘的侄子長梧,二女兒康元兒,嫁給了康姨媽孃家的親侄子,都屬於親上加親的事。可是,同樣是嫡出的兩姐妹婚後的生活卻完全不同!允兒婚姻生活幸福,跟丈夫關係甜蜜,和婆家關係和諧,而元兒就沒那麼幸運了,跟丈夫關係不好不說,跟婆婆,甚至是婆家一家人的關係都不好,最終連孩子都沒生,實屬可憐。

都是康姨媽親自教養的,兩姐妹的身份、地位、成長環境都是一樣的,可爲何兩人的人生卻走向了不同的分叉口呢?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

性格決定命運

允兒和元兒雖然是親姐妹,可兩人的性格卻完全不同。允兒謙卑恭敬、知書達理,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元兒任性倔強,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是典型的被父母寵壞的孩子。

成親後,允兒對待丈夫、婆婆、妯娌都十分和氣,一切都按照禮法規矩辦事,從不多言語,這樣懂事的媳婦很快便贏得了婆家人的讚譽。在夫妻相處的時候,允兒也是乖巧明理,深得丈夫喜愛,夫妻感情甚好。

元兒就不一樣了,她自成親後,仗着自己的母親是王家的嫡長女便行事囂張,不把婆婆放在眼裏,跟丈夫也是三天兩頭的鬧矛盾,稍微有點不滿就回孃家抱怨,弄得王家一家都不喜歡她,歸根結底還是她的性格太過於任性張揚了!

有人會說了,這兩姐妹的性格怎會差異如此大?不是同一個母親教養的嗎?或者我們可以參考下華蘭和如蘭兩姐妹。

華蘭是嫡長女,她出生的時候父母恩愛,一家人對她的教養格外重視,華蘭性格也好,學的東西也多,能力自然強。再看看如蘭,從小嬌生慣養,成長的時候父母關係也不甚好,母親只一味縱容,最後她在各方面都不出挑,只是性格任性得厲害,允兒和元兒的情況跟華蘭和如蘭的情況差不多。

婆家的態度決定婚姻的質量

除了性格的差異,允兒和元兒的婆家也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也直接影響了她們婚姻的質量。

允兒錯過了最佳的議親年齡,屬於剩女了,本來說好嫁給長柏的,最後無奈只得嫁給了長柏的堂弟長梧。長梧是武官,家裏是做生意的,社會地位比康家低很多,允兒就算孃家逐漸敗落了,可也是典型的低嫁。允兒進門後,公婆通情達理,待她非常好,從不說讓兒媳不喜的話,婚後沒幾天,允兒就跟長梧離開老家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過得順風順水了!

元兒就差點勁了,她嫁到了自己母親的孃家,也就是她的外祖家,婆婆是她的親舅母,有了這層關係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好相處。王家的門第比康家高很多,元兒是高嫁,可她自己又仗着母親的寵愛不把婆婆和丈夫放在眼裏,雙方對峙,矛盾自然也多了!婆婆讓她立規矩,她去找母親告狀,母親又到外祖母那抱怨,兩對婆媳矛盾外加一對姑嫂矛盾互相糾纏,元兒註定要成爲犧牲品。

丈母孃千萬別瞎摻和

除了性格和婆家的因素外,丈母孃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允兒是遠嫁,後來即便和長梧來到京都也是獨自居住,康姨媽對允兒的家事摻和的比較少,畢竟人家沒有婆媳矛盾,沒有理家難題,允兒自己當家做主,康姨媽不用過分擔憂!

元兒嫁到王家後各種關係比較複雜,表面上看是親上加親,可實際上卻是各種利益的衝突,康姨媽爲了維護自己和女兒的利益總回孃家去摻和,弄得王家雞犬不寧。最離譜的,康姨媽竟然讓元兒去毒害自己的婆婆,被發現後,王夫人給元兒喝了不能生育的湯藥,元兒這輩子註定淒涼了!不得不說,康姨媽自作聰明耽誤了女兒一生。

筆者有話說:

男人娶妻娶的是一個人,女子嫁人卻嫁的是整個婆家,在此想對女性朋友們說一句,既然選了這個男人,那就全身心地投入,好好過日子,別懷揣着小心思過日子,那樣沒意思!結婚後,你和丈夫的利益纔是最重要的,別的別瞎想,更別試圖讓自己的孃家摻和自己的生活,摻和得過了,受傷的只能是你自己!日子得自己過,至於怎麼過看你自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