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醫生》戰疫版僅用兩集鏡頭,就將醫護人員在疫情中的艱苦奮戰表現的淋漓盡致,該紀錄片的幕後拍攝人員化身戰地記者,不顧自身危險深入武漢疫情一線,只爲向大衆傳達最真實的疫情故事,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忠實記錄他們在那個最艱難時刻的分分秒秒,以及他們身爲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真實的鏡頭記錄”就已經體現了它成爲豆瓣9.7分的紀錄片原因之一。可以說《中國醫生》戰疫版這部紀錄片的意義價值是重大的:不僅主動呼應社會熱點,通過貼近式的拍攝展現了醫護人員在武漢疫情一線的辛苦,同時,影片也弘揚了專業、誠實、信任、勇氣,讓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醫者仁心的力量。

由愛奇藝、樂正傳媒和健康報社聯合出品,樂正傳媒拍攝的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正在愛奇藝熱播,一經上線就牽動了衆多關心疫情網友的心。同時也在豆瓣開出紀錄片史上最高紀錄9.7分。該紀錄片主要立足於戰疫第一現場,聚焦醫護人員,通過對他們的紀實跟蹤拍攝,真實記錄中國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奮戰的行動實踐和不怕犧牲、勇挑重擔的責任擔當。該紀錄片從醫生、患者及家屬等多視角全景展現了“心理干預”“替代性創傷”“PDST”等“災後”“心理重建”問題的深入探討。

其實被稱爲“白衣戰士”的他們 也只是平凡大衆中的一員

2020年疫情來襲,這場巨大的災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鉅變。在昨天更新的第二集劇情中,我們看到了作爲醫護人員既偉大又脆弱的一面,38歲的新冠患者何傑曾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醫護人員就通過“心理干預”方法,不僅治癒了他的肺,更治癒了他的心;79歲的陳德山身患高血糖高血壓,醫護人員在精細管理中迅速察覺到病情加重,通過用加大藥劑的決策最終將患者搶救回來;而從開篇就一直努力搶救的蘆爺爺,沒能延續神話,最終還是沒能躲過死神的魔爪……

其實不管是患者還是醫護人員,他們的心理都承受着無法想象的壓力,在“災難”過後,每個人的心理都有可能會出現像“PTSD”、“替代性創傷”等典型心理問題。尤其醫護人員在那樣壓抑的場景下還要隨時面對患者死亡的消息,他們的心理壓力更是令人擔憂,雖然面對死亡他們表現出來的“冷靜”情緒,都是他們對自我的一種心理保護。在當疫情過後,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逐漸顯現,這時如果沒有得到好好的心理疏導,那麼對於以後的生活就造成一種不可逆的影響。

爲真實鏡頭化身“戰地記者” 攝影團隊深入武漢疫情一線

《中國醫生》戰疫版僅用兩集鏡頭,就將醫護人員在疫情中的艱苦奮戰表現的淋漓盡致,該紀錄片的幕後拍攝人員化身戰地記者,不顧自身危險深入武漢疫情一線,只爲向大衆傳達最真實的疫情故事,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忠實記錄他們在那個最艱難時刻的分分秒秒,以及他們身爲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真實的鏡頭記錄”就已經體現了它成爲豆瓣9.7分的紀錄片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是該紀錄片從開始就不走煽情路線、不刻意賣慘,一心一意只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振奮的、動人的故事,表現我國超級醫療體系在這次抗擊疫情戰鬥中的巨大作用和我國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傳遞溫暖、力量與希望。可以說《中國醫生》戰疫版這部紀錄片的意義價值是重大的:不僅主動呼應社會熱點,通過貼近式的拍攝展現了醫護人員在武漢疫情一線的辛苦,同時,影片也弘揚了專業、誠實、信任、勇氣,讓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醫者仁心的力量。這正是危難之際,他們勇於向着“戰場”逆行的原因,真正揭示了一種超乎現實的普遍意義和永恆價值。

5月13日起,每週三中午12點,愛奇藝《中國醫生》戰疫版準時更新,VIP會員搶先看,次日12點轉免,讓我們期待後續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