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所高校更名之後不到一年就再次給教育部打申請再次更名,可謂最短命的一個校名了。很多高校爲了好的生源都在校名上打主意,這也就導致了同學們對於高校的識別度變低。

校名對於一所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的這些名牌大學校名都是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又是便於傳播和記憶的。像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自成立之初校名基本就沒變過,其輝煌也延續了百年時間。但並不是所有高校都這麼好運,多數高校的校名都是多次發生變更。尤其是2000年高校合併潮的時候,伴隨着的也是高校的更名潮。高校更名其實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並不是所有高校更名之後都能越來越好。像中國紡織大學,好好的一個國字頭高校變更爲東華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影響力;無錫輕工大學,一個特色的211工程高校和一個三本大學江南大學合併之後就變成了江南大學,成爲了三本合併211工程大學的唯一的1例。


這些都是高校更名失敗的典型,但這還不是最失敗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一聊國內高校中改名最失敗的1所大學。到底有多失敗呢?這所高校更名之後不到一年就再次給教育部打申請再次更名,可謂最短命的一個校名了。這所高校就是今天的長沙師範學校,目前是一所專科大學。這所高校由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徐特立先生1912年創建,辦學歷史還是十分悠久的。從學校官網的宣傳來看,該校培養出了國歌詞作者田漢、開國大將徐光達、著名作家廖沫沙等一大批人才。在2000年全國的中專都在升大專的時候,這所學校當然也不甘落後,提出了升大專的報告。按照正常的套路,校名應該是改爲“長沙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但不知道是哪個領導別出心裁,換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古怪校名——“


這件事發生在2004年,該校更名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作爲一所百年名校,更名之後將原來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長沙”和“師範”兩個詞都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兒童工程”和“職業”。校友們更是不滿,更名後的高校是如此的另類,大家聽了之後都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的。如果是說一位同學是學師範的,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果是學“兒童工程”的,那是什麼鬼?反正小編是理解不了。

對於這個奇葩的校名,大家的爭議太大。這個校名使用沒多久,這所學校就頂不住了。沒過幾個月,學校就向教育部打申請,要求恢復“長沙師範學校”這個校名。算來算去,“湖南兒童工程職業學院”這個校名使用也不到1年時間。到了2013年,長沙師範學院再次升級爲普通本科高校,這段改名的黑歷史也很少有人提了。不過,2004屆的學生就沒那麼幸運了,那屆學生還保留着絕版的“湖南兒童工程職業學院”的畢業證書。這些同學估計也很無奈,跟別人都沒法解釋。


很多高校爲了好的生源都在校名上打主意,這也就導致了同學們對於高校的識別度變低。最近這些年,教育部也在嚴抓高校更名問題。一個好的校名需要聲譽來支撐,如果大學的綜合實力上不去,校名再好聽也沒意義。高校發展還是要腳踏實地,校名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千萬不要指望改個校名就能改變什麼,有那時間還是想想如何將學生培養成材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