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此次將金融科技作爲主心骨來培養,索尼宣佈,索尼旗下的人工智能(AI)等其他技術業務將與索尼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務融合,大力開發金融科技(FinTech)開展新服務,以促進具有穩定收入的金融業務的增長,用以輔助起伏不定的家電、電影等核心業務。1998年索尼損保集團成立,開始了汽車保險業務,也是索尼金融目前利潤最大的業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月19日,索尼公司宣佈對其組織結構進行新一輪調整。從2021年4月1日起,目前的索尼公司將更改公司名稱,以“索尼集團公司”(Sony Group Corporation)的名稱重新啓動;而旗下電視、電子業務的所有部門將繼承“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的名稱。

索尼同時宣佈, 公司將以要約收購的方式,以約4000億日元(約合37.2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持股65%的索尼金融控股公司變爲全資子公司。

此次索尼大刀闊斧的改組,把金融作爲核心業務,建立複合型盈利體制,主要還是想重新梳理市場,建立下一階段的業務主心骨。

從架構上看,目前的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有兩個職能,一個是作爲索尼集團的總部,另一個是爲其電子業務提供全面的管理支持。這兩項功能將被分離和重新定義:

  • 新設立的索尼集團公司將專注於作爲索尼集團總部的角色;
  • 索尼電子公司(Sony Electronics Corporation)將繼承“索尼公司”公司名稱,發揮電子業務管理功能(從2021年4月1日起生效)

索尼電子公司(Sony Electronics Corporation)肯定還是,至少目前仍舊是索尼的主心骨。而其金融業務將壓過娛樂業務,成爲下一階段的主要業務發展方向。在金融業務方面,看到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美國的蘋果公司紛紛入局,電子在線支付的普及,索尼也坐不住了。

索尼CEO吉田憲一郎(Kenichiro Yoshida)表示,“金融業務可以活用我們的技術,從長遠來看是一項增長型業務。”

不僅如此,他在索尼線上經營方針說明會上也高呼:金融業是核心業務。

金融成爲索尼支柱

索尼爲何在此時進軍金融業?

第一大原因在於,索尼金融已成爲索尼的支柱。

收購要約從5月20日到7月13日,如果要約完成,索尼金融將被除牌。索尼在此之前已經擁有索尼金融公司65%的股份。此次收購價格預計爲每股2600日元,這一收購報價較週一2064日元的收盤價溢價約26%。週二有媒體透露該消息後,引起索尼金融當日漲停。

索尼金融公司是索尼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該公司旗下擁有銀行、人壽保險、信用卡業務等。截至去年底,索尼金融公司總資產爲14.5萬億日元,是日本目前上市公司中金融業務類體量最大的公司,據悉,其汽車保險的銷售額連續17年保持最高;索尼銀行託管的資產總額約爲2.6萬億日元,外幣存款規模也僅次於日本三大巨頭銀行。

2019財年,索尼金融實現營業利潤1,296億日元,佔整個集團總額的14%,是索尼目前僅次於遊戲、半導體和音樂業務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第二大原因,在於市場需求的轉變。

在CEO吉田憲一郎任期內,索尼的轉型目前來看至少已經是第2次。

第一次是2018年吉田憲一郎接手索尼公司後不久,該公司以23億美元收購百代音樂出版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音樂出版業務也成爲索尼的重中之重,目前流媒體市場一直在穩定成長,而索尼音樂集團(Sony Music Group)於2019年8月成立,該公司是一家集錄制音樂和音樂出版業務於一體的公司。

2018年索尼也力排衆議,拒絕剝離圖像傳感器業務,該業務在2018年佔據了包括智能手機攝像頭在內的全球圖像傳感器市場51%的份額,維持了索尼的主心骨。

第二次,就是本次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轉型。

此次新冠疫情是一個契機,全世界都在講“社交距離”,“非接觸”,“無現金”。疫情之後,這種生活狀態可能成爲新常態。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下,索尼搜索了一下自身的金融和科技的基因。

索尼金融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上世紀80年代:

  • 1979年,索尼(Sony)與美國保險業巨頭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合資成立人壽保險公司,並涉足金融業務。
  • 1998年索尼損保集團成立,開始了汽車保險業務,也是索尼金融目前利潤最大的業務;
  • 2001年,索尼銀行成立;
  • 2001年,索尼金融正式成立;
  • 2007年,索尼金融控股公司(Sony Financial Holdings)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Tokyo Stock Exchange)上市,索尼的持股量一直保持在60%左右。

但是,大前任CEO Howard Stringer對金融業務並不看好。 Howard退任以後,2016年到2018年之間,索尼對索尼金融的持股比例逐漸提高,直到收購前的65%。

此次的全資子公司化,也是爲了緩解母子同時上市帶來的利益衝突。再加上,本次索尼財報顯示,雖然索尼金融的營業利潤佔整個集團總額的14%,但是因持股原因,利潤外流嚴重,至少有30%的業績流到外部。

要約完成後,索尼集團就能成爲日本連結納稅的對象,淨利潤至少能上漲400—500億日元。吉田表示從收益上看,也能分散風險。

索尼的下一步

金融方面雖然有上面50年的佈局,技術上卻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專利。索尼與金融相關的科技專利能拿來說道的,就是非接觸式IC卡技術FeliCa,這也是索尼金融即將發展的一大業務之一。

在日本國內,諸如西瓜卡之類的IC卡車票,bitWallet的電子錢包服務Edy,和索尼金融所發行的信用卡eLIO使用了FeliCa技術。而手機所使用的FeliCa芯片稱作“Mobile FeliCa IC Chip”,是由Sony和NTT DoCoMo合資成立的公司FeliCa Networks所開發的。

2004年7月使用了FeliCa芯片的手機開始上市銷售。因爲有FeliCa芯片,因此可以把手機當作Edy或西瓜卡(Mobile Suica)使用,目前國內的低端手機很多都搭載了Felica。如果通過該項技術,將之用於索尼的金融業務,很可能改變日本金融科技的勢力圖。

從實力上看,索尼金融在銀行系和保險業中都不是最優秀的,但是索尼集團通過此次合併集權,拿出了索尼最有可能勝利的一個優越條件:索尼旗下其他業務都要支持索尼金融,這就意味着索尼所有的TO C業務的用戶,都將成爲索尼金融的發展目標。無論是索尼的金融業務還是娛樂業務,都是需要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的業務。其產能肯定會爲金融業務鋪路。

在此次財報公佈中,索尼表示,將把金融作爲核心業務,建立複合型盈利體制。索尼將會在未來的金融服務(例如金融科技領域)中融入自身技術,提供“協同效應”的同時提高集團盈利能力。

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索尼的電視、家電電子業務大跌,但索尼憑藉其“訂閱”模式讓收益更加穩定,索尼的遊戲和音樂業務的C端用戶,也能成爲金融業務的擴展市場,索尼的遊戲氪金用戶,2019年年底有1億人。還有大數據帶來的汽車保險業務與智能手機的結合進行業務擴張;索尼金融利潤最高的人壽保險業務,也會共享大數據。

因爲此次將金融科技作爲主心骨來培養,索尼宣佈,索尼旗下的人工智能(AI)等其他技術業務將與索尼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務融合,大力開發金融科技(FinTech)開展新服務,以促進具有穩定收入的金融業務的增長,用以輔助起伏不定的家電、電影等核心業務。

金融業評論人士表示,索尼正在利用金融市場不確定的時候完全控制旗下的金融部門,這也將使索尼在快速擴張的互聯網金融競爭中提升實力。日本媒體對此次索尼參戰金融科技的評價是:索尼對金融科技領域的加強可能會導致社會基礎設施發生根本性變化。

索尼的每一次瘦身轉型都順應時代潮流,這也是日本人的做生意的方式: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本文首發鏈得得App)

【本文原發佈於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佈,作者:毛利五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