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5月21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爲全國基層地勘行業唯一一名全國政協委員,王建明跑基層、蹲現場,瞭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源,力求在提案中,找準黨和國家對地質工作需求的切口。在本次會議上,王建明做出了保護地質遺蹟的提案。

地質遺蹟是地球在形成、發展、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過程中,所保存下來的記錄和痕跡。地質遺蹟包含的特殊地質構造、地層、岩石、沉積、古生物化石、水文等,是地球運動的歷史檔案,具有極爲重要的地球科學價值。“地質遺蹟不僅是我們認識自然的窗口和解譯地球演化的線索,更是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和獨特資源。”王建明說,目前,地質遺蹟主要以地質公園、化石保護地、典型剖面等形式進行保護。

以地質遺蹟爲主的地質公園,是自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自然資源等部門以建設地質公園爲抓手,編制了全國地質遺蹟保護規劃,制定了地質遺蹟保護管理相關規定,有效地保護了地質遺蹟。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建立了近220處國家地質公園(其中世界地質公園39處)及多處化石保護地,在保護地質遺蹟、開展科學旅遊、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以及促進經濟、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從地質遺蹟保護和利用現狀來看,仍存在地質遺蹟內涵挖掘不足、有效保護不夠、資源轉化低效、開發利用欠佳、保護立法滯後等諸多問題。

爲此,四川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全國政協委員王建明建議:制定《地質遺蹟保護條例》。根據指導意見針對自然公園的建設要求及當前地質遺蹟保護的客觀需要,結合《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研究制定《地質遺蹟保護條例》,指導、規範、加強全國地質遺蹟保護工作;研究制定更加清晰明確的保護開發指引政策,使地質遺蹟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同時,王建明認爲,應在重點地區全面開展地質遺蹟調查評價,特別是建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地質遺蹟調查評估機制,減少工程項目對重要地質遺蹟的影響。

“針對地質遺蹟不可再生性、環境脆弱性等特點,加強地質公園地質環境變化和地質遺蹟退化消亡因素調查研究,建立健全地質遺蹟脆弱區、敏感區監測體系,提升監測、預警、分析水平,有針對性地採取科學防範措施,能更好保護地質遺蹟等自然資源。”

同事,地質科技是地質公園等自然公園保護、修復與開發的基礎。王建明建議,加大地質科技創新投入,充分發揮公益性地質單位、科研機構、專業院校優勢,圍繞地質遺蹟保護與開發、旅遊地學理論創新與實踐開展科研項目攻關,推動地質遺蹟監測保護、景觀成因和成景規律、景觀修復等應用型地質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地質遺蹟保護水平和地質景觀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更爲堅實的技術保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