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胡子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说起谍报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极高,还要周旋于各方势力,必须情商也极高,这样的双高人员可谓稀缺。小编喜欢的谍战片莫过于靳东主演的《伪装者》,他在里面饰演一个双面见谍,不仅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还要忍受家人的误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今天要讲的我军最牛“谍报王”,身兼5种身份,难度可想而知,而他晚年精神崩溃,死后葬八宝山。
这位英雄特工叫做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14岁就参加过罢工运动,18岁外出日本留学,接受了很多进步思想。在1931年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在这之前他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办过报纸,做过记者,这样的身份不需要再次进行伪装,身份的优势为我军贡献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为了方便开展情报业务,在1932年经亲戚介绍,认识了中统负责人,很快受到赏识,成功进入中统内部。
袁殊多次提醒中统对我军的行动,转移保存实力。掩护我军重要人员,破坏了多次围剿行动。为了扩大自己的情报范围,使用记者身份多次和日军官员接触,又打入日军的情报机构,获得了很多别人无法拿到的情报。3年时间周旋在中统、军统和日军中间,将获取的日军战略部署情况汇报给我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增加自身分量,1937年袁殊加入了当地的势力青红帮,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掌控了情报收集的来源。就这样7年时间,他从一名身份单一的记者,转换为我军的情报员,又游离在四方势力间游刃有余,这种能力绝对是寻常人做不到的。
袁殊的身份不仅为我军获取了很多关键性的情报,还多次营救被俘虏的爱国人士。他曾经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出色的智谋,救出鲁迅的妻子许广平,为正义之士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新中国成立前,袁殊还游刃有余的处理着五重身份间的关系,没有出现太多意外,这与他的异于常人的谋略是分不开的。虽然他没有冲在第一战线上卫国杀敌,但他传递的情报价值绝对高于他只身杀敌。
建国后,袁殊将自己的情报工作经验编辑成了《南窗杂记》,供大家阅读,还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人。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在晚年精神紊乱和崩溃,时常大哭。198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6岁,死后被安葬在八宝山。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