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拋棄了母親送來的毒藥,在日本人送來的委任書上赫然的簽下“臧式毅”三個字,這一刻他自由了,他可以 領着不菲的薪水,頤指氣使的出現的東北的大街之上。而此時的臧式毅,恰恰便因爲張學良的此舉而被日本人俘虜。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優秀的父母往往更能培養出優秀的子女。從孟母三遷、斷機教子,孟母作爲啓蒙之師,教會孟子熱愛讀書,明辨是非,終成孟子亞聖之名;而歷經無數次貶謫的蘇軾 之所以能夠暢意人生,既來之則安之,爲官一任造福一方,莫不與蘇母以《範滂傳》中範滂的經歷來砥礪教誨自己有關;眼見山河破碎,是靖康之恥,金人之禍,而岳母的選擇是,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四個血字,是兒子岳飛《滿江紅》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忠肝義膽;當忽必烈蒙古鐵蹄之下,襄陽城破,南宋岌岌可危,文天祥母親的選擇是我兒且去,而文天祥給我們的答案是,身爲文吏又如何,一句“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寫下的不只是這個看似文弱的書生的抉擇,更是幾千年中華文明傳承之下的忠孝輓歌。
但人的複雜性在於,父母雖然能夠深刻影響子女,但依舊有兒女爲了“趨利避害”“榮華富貴”選擇了當時當世最爲有利於自己的抉擇,而就是這個看似個體的抉擇卻讓他在歷史之上留下了“漢奸、賣國賊”的惡名。
洪承疇之母,能夠將家境貧寒的洪承疇培養成陝北三邊總督,而人生的前半程,洪承疇經略陝北,討伐李自成,儼然是英雄模樣,可當他到了遼東,成爲了皇太極溫柔鄉下的“漢奸”,反戈一擊。留給後人的是連母親都不讓他進門,主子滿清也不屑爲伍的“貳臣傳”裏的乙等的評價。
而在近代史,當日本人的鐵蹄踏下,一樣有一位如洪承疇般的人物,安心當起了日本人的走狗,但他的母親卻選擇了一種節烈的方式,爲我們書寫了一個大寫的“忠”。而他便是當時的遼寧省主席臧式毅。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隨即接替了父親的職務,而爲了穩固地位,他並沒有選擇追究日本人的責任,反而還簽訂了友好協議。東北似乎一切都歸於平靜,任內處他死父親留下的舊部楊宇霆、常蔭槐,也鞏固了自己東北軍司令的地位。
但也就在4年後的1931年9月18日,一場預謀已久的陰謀也讓日本侵略者,徹底暴露了他們的本質。藉口“中國軍隊炸燬南滿鐵路”,挑起戰事。
就這樣一隻只有1.05萬日本軍人的部隊,竟然主動炮轟瀋陽北大營。而有着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號稱擁兵30萬,輜重無數,有作戰飛機250-300架,還有一支完整的海軍艦隊的東北軍,卻在張學良的命令之下,奉行不抵抗政策。撤入 關內,將東北3000餘萬民衆盡皆拋棄,4個月內東北全境淪陷。家仇國恨?不知會不會拷問他們的靈魂深處?
而此時的臧式毅,恰恰便因爲張學良的此舉而被日本人俘虜。坦白講,身爲遼寧省省主席的他,在任之時,爲官清廉,更能夠秉公執法,實乃一介清官。連自己居住的寓所, 都是張學良見他之廉潔,特意贈送。
但是既然選擇了從政,更是身居高位,擺在此時被日本人俘虜的他面前的便只有兩條道路,投敵或者殉國。而日本人則爲了矇蔽世界各國,更爲了能夠更好地利用臧式毅的地位,身份來劫掠資源、控制東北,則大肆拉攏,許以高官厚祿。
而臧式毅的母親,知悉兒子被俘,自然是萬分心痛。爲了能夠解救兒子她更是奔走相告,四處求人,可是此時的東北,除了日本人還有誰能夠 拯救兒子?而身爲日本人的獵物,日本人又怎麼會輕易放過臧式毅。
於是,就這樣一位看似普通的女性,卻做出了一個令我們瞠目結舌的決定,她決定“毒死兒子”,希望兒子能夠身死全節。
於是她開始實施計劃,趁着給兒子送飯的機會,她將一包事先準備好的鴉片煙藏在碗底,她相信兒子能夠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臧式毅自然明白,這其中是母親爲自己做出的抉擇,喫了自己便能夠全節,可以以身報國,但從此這戀戀紅塵卻又再無牽扯。
而在個人與國家之間,他卻動搖了。拋棄了母親送來的毒藥,在日本人送來的委任書上赫然的簽下“臧式毅”三個字,這一刻他自由了,他可以 領着不菲的薪水,頤指氣使的出現的東北的大街之上。但是當節氣與尊嚴丟下,他獲得的還有另外一個稱謂“漢奸”。
至於臧式毅的母親,我們能夠體味她做出此舉的初衷,更知道這需要莫大的勇氣,但兒子臧式毅卻讓他失望了。
在聽聞他投靠日本人,甘爲漢奸之後,她決然地選擇了一種節烈的方式——投繯自盡。或許她更想讓 兒子迷途知返,以死來爲告誡兒子吧。
但反觀臧式毅,爲了日本人,他“鞠躬盡瘁”,僞滿洲國的成立他更是“功不可沒”。但是每當他爲日本侵略者做一件惡事,罪惡也便加深一分。而侵略者也終究只能以失敗告終,在經過了十幾年的抗日戰爭後,我們以幾千萬同胞死難殉國的代價,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而等待臧式毅的,自然是歷史的審判。1945年他被蘇聯紅軍抓獲關押,而後又被引渡回國。1956年,他 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死亡。至於忠義,節氣,個人與國家之間的抉擇,想來也會一直存在。但民族大義、家國情懷纔是每個人應當的抉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