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自我空間大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舒適區延展到很寬的範圍,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遇到新的環境,都會使他們變得興奮。反之,一個自我空間狹隘的人,。

身邊有朋友告訴我,每次一羣人去ktv的時候,總能看到兩種極端“氣場”的人:一種是毫不怯場,隨時都在high,並且能夠調動全場氣氛的人;而另一種則是躲在角落裏,默默地喫着果盤,聽大家唱歌的人。


爲什麼這兩種人的氣場會截然相反呢?

自我空間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自我空間”,又被稱“自我疆界”,是指一個人的自我所能夠伸展的空間。

自我疆界小的人,他們的自我就只能縮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裏,而自我疆界大的人,他的自我可以伸展得更遠。所以,擁有不同自我空間的人,在ktv裏也表現出了不同。

很多人都在擴展或者縮小自我空間的選擇中矛盾,你呢?


一個自我空間大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舒適區延展到很寬的範圍,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遇到新的環境,都會使他們變得興奮。

所以,

因爲他們的舒適區非常廣泛,當你和他們接觸時,會不自覺的被他們所吸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場”強大。

反之,一個自我空間狹隘的人,


這樣的人害怕接觸舒適圈以外的所有人和事,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他們習慣把自己封閉起來,只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生活,彷彿外界的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可是,不同的氣場有對錯嗎?

其實不然,對於生活而言,

我們不必爲自己的外向而感到困擾,更加不必爲自己的孤僻而感到自卑。畢竟,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

做出改變

“那如果我想改變自己,可以嗎?”

當然可以,雖然生活沒有對錯,但是人們都有選擇的權力。想要擴寬自我的空間,

哪怕只是換掉喜歡的牀品,又或者是嘗試去一家從來沒去過的餐廳。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你正在向外延伸的信號。

有些人就是喜歡自己的小世界,

家與氣場

這是一則心理諮詢的案例:老爺爺是一位援藏幹部,戎馬一生,兢兢業業。工作的時候,走遍了全國各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但是,他退休之後的生活,似乎就只有電視機和麻將,無論家人怎麼說服他外出旅行,或者回老家探親,老爺爺都表示拒絕。

哪怕只是和老伴一起短途旅行,當天晚上也一定要回家,無論多晚。爲此,老伴經常和他拌嘴。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家是一個人的自我空間,儘管老爺爺年輕時,爲了工作可以走南闖北,但待到迴歸自我的時候,他只希望守着自己狹窄的自我空間,過他認爲快樂開心的日子。

在外面奔波時的你,

你最期待的時光,還是每天下班之後,窩在被子裏看書、聽歌、追劇,那一畝三分地,纔是你內心的富足。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