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排练、创作都不让辛丽丽觉得苦,最难的是确定不了开幕时间,什么都定不了,演出计划也被打乱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好,现在全国各地请我们演出的订单蛮多的,演《茶花女》《闪闪的红星》《起点Ⅲ》都可以。辛丽丽笑说,要想队伍不散、斗志不松,演员不掉队,就要靠剧目去包装,要有新作品,而不是一直对镜练习,“有了新作品,他们会很喜悦,就知道这支队伍进步在哪里,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

5月18日上午在上海西郊宾馆做完核酸检测,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就要准备去北京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这已是她连续第三年去北京开两会。

辛丽丽要在北京待到5月28日。她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她可能会在会上发言,建言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科技人才是紧缺的,但文艺的复合型人才也很紧缺。”她强调,“在当前的新时代,舞台上已经不允许我们不学习了,不允许你回到过去,不能说以前怎么跳,而是要说,我应该怎么跳,我将来更应该怎么跳。可能我做不到,但过了30年,一代演员成熟了会做得更好。”

辛丽丽

5月17日晚,上芭刚登上阔别已久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联排了原创现代芭蕾专场《起点Ⅲ——时间对岸》。年轻编导和演员们的出色表现,让辛丽丽放下了心,可以安安心心去北京。

受新冠疫情影响,自1月29日在美国演完《梁山伯与祝英台》,109天以来,这还是上芭第一次登上舞台。虽然是一场没有观众的内部彩排,但演员们依然拿出正式演出的劲头,化了妆,谢了幕,做足了仪式感。

上芭有100位演员,这一回出动了80人,涵盖了所有年纪的演员梯队,从最资深的首席演员范晓枫、吴虎生,到刚刚入团、只有19岁的许靖昆。

《起点》始于2017年,是上芭为本团年轻编导及创作团队搭建的原创作品展示平台。《起点Ⅲ》的创作正值“战疫”期间,在辛丽丽的带领下,主创团队和演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浮生一梦》《青蓝紫》《家园的呼唤》等三部新作的创排。

这样一台“新人新作”,辛丽丽希望,大家都能上,“很有名的大编导来了要挑演员,有的年轻人永远没有机会。我们自己的编导上,就给自家的孩子一点机会,就像小儿子、小女儿,你要托一托,帮他们多练一练。”

编导非常考验组织能力、思想深度、创新水平,辛丽丽发现,吴虎生、陈琪、王昊等三位年轻编导的进步很快,年轻演员也让人刮目相看,“‘90后’的孩子已经能挑重担了,别看小,他愿意牺牲的。”

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起点Ⅲ》长达两三个月的创排,辛丽丽眼见着这支队伍没有散,而是紧起来了,“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一下子懂事情了,懂了生命的可贵,懂了职业的可贵,懂了互帮互助,懂了一起往前走。”

在辛丽丽看来,作品好坏没关系,关键要看整个队伍的状态怎么样,“如果作品很好,碰上一群不太好的演员,那捏也捏不起来。如果作品一般般,但碰到一帮很专业的演员,它会更出彩。”

她对舞团的要求是,不管作品成不成熟,演员一定要做到专业、敬业、出彩。如今,上芭不仅状态好,也有高度的凝聚力,这也是让她最欣慰的地方,“队伍不能散,散了用钱也买不到。”

辛丽丽认为,上芭演员的风格是丰满的,有人擅跳古典舞,也有人擅长当代舞、现代舞,这保证了什么类型的作品都有人能跳。上芭还有一批30岁以上的资深舞者坐镇,以老带新,可以从容地把年轻血液带上来,“最好的舞团,往往有一半人在30岁以上。”

除了《起点Ⅲ》,上芭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豪华版《天鹅湖》,为今年6月“48只天鹅”在上海大剧院的登台做准备。上芭还在打磨舞剧《闪闪的红星》的文本,预计明年3月以新面貌亮相,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闪闪的红星》的打磨和修改是头等大事。此外,上芭还会持续推出新作品,“搞创作就是这样,眼睛有一个,肚子里有一个,手里面还要拉一个。”

辛丽丽笑说,要想队伍不散、斗志不松,演员不掉队,就要靠剧目去包装,要有新作品,而不是一直对镜练习,“有了新作品,他们会很喜悦,就知道这支队伍进步在哪里,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演出行业停摆,但在2月17日,上芭就复工了,基训课、芭蕾大师公开课、演员业务考核、新作创排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上芭有五六个排练室,每天上午9点到傍晚6点,演员们都会戴上口罩,分不同时段,分批来到排练室,间隔一定的距离做训练。在排练室里,你总能看到辛丽丽陪练的身影,听到辛丽丽陪练的声音。

为什么要坚持训练?辛丽丽对澎湃新闻记者强调,没有训练就没有团,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捡起来,“就这一点来说,国外芭蕾舞团还蛮羡慕我们的。第一,他们没有条件那么好的练功房,第二,他们的疫情很厉害,也不敢这样训练。”

“芭蕾大师公开课”是上芭的公益品牌,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举行,每一次都会邀请50位芭蕾爱好者到场,由上芭明星教员和首席演员轮流带队,普及芭蕾艺术。受疫情影响,“芭蕾大师公开课”没法线下展开,上芭干脆把阵地转移到线上——在澎湃新闻开直播,同时在年轻人大量聚集的抖音分享公开课。

2月29日以来,上芭已经连续直播了三堂“芭蕾大师公开课”,第一堂课的观看点击就达到了100万人次。

观众虽然都在镜头前,但演员们的压力并不小,因为没有任何遮掩,“我让他们把衣服脱了,把好看的线条露出来,有人不敢,觉得自己肌肉练得不是太漂亮,也有人怕自己动作不对。没关系,芭蕾就是要练,每一步都很艰苦,你到台上才有自信,好像脚有根了。”辛丽丽强调,跳芭蕾一定不能偷懒。

值得一提的是,上芭演员戴着口罩练功的图片,以及在澎湃新闻直播的“芭蕾大师公开课”,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点赞,还被重新剪辑登上了华为公众号。

这段名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视频成功出圈,不仅在网络发酵,也刷屏了朋友圈。辛丽丽一袭蓝色冲锋衣,亲自训练“四小天鹅”的片段被重点圈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月28日,华为去信上芭,“在疫情特殊时期,‘口罩芭蕾’所代表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华为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希望将‘口罩芭蕾’的奋斗之美,传递给华为在170多个国家的员工和家属、客户、合作伙伴等,激励大家以积极心态面对当前的挑战。”

5月13日,上芭受邀来到华为上海研究所,参观体验了5G展厅。

辛丽丽认为,任正非感同身受的,是上芭这样一个大团和华为这样一个大公司所代表的一种民族精神,“我们团1月刚在纽约演出,自己出票,不组织观众,怎么在国际上传播民族精神,怎么在世界上打擂台,他觉得我们是一样的。那种艰难,就像脚尖已经血淋淋了,还在坚持跳舞。”

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排练、创作都不让辛丽丽觉得苦,最难的是确定不了开幕时间,什么都定不了,演出计划也被打乱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好,现在全国各地请我们演出的订单蛮多的,演《茶花女》《闪闪的红星》《起点Ⅲ》都可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