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孩子的家庭略顯枯燥,有孩子的家庭熱鬧卻也多了煩躁,後者是衆多家庭的現實寫照。

方女士也是後者的其中之一,生完二胎後的她脾氣越來越大,受壓力所迫,經常把丈夫當作出氣筒,嫌棄他各種不上心,無論在照顧小孩上亦或是家務勞動上。

不斷的指責讓丈夫失去了動力,只剩委屈還有想叛逆的心。

沒有完美的家庭,無需讓自己墮入過分的焦慮之中,盡力就是完美。作爲父母,誰不會一心想着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包括生活還有教育方面。

但我們也要知道,孩子總有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也總有獨自面對考試的時候,我們不能時刻站在他們身旁,盡力且就問心無愧。焦慮不僅影響自己情緒,也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氛圍,不沾一點好處。

個人的進步需要鼓勵,而不是地指責。丈夫作爲男性角色,更多會使用直線式的思考,而做事粗心也無可厚非。雖然沒有達到妻子中的理想要求,但也確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對家庭的付出,只是還不夠而已。

一點點的改變足以換得鼓勵,而這隻需要妻子做出一點點貢獻如此簡單,這點貢獻就是多給予讚美。而對對方某些方面還不滿意時,可以通過親身示範讓其改進,即便不好也告訴對方做得很好,或是告訴對方還可以做得更好。正面的反饋能灌以對方更多的動力,往更好的方向努力。

作爲家庭一份子,承擔個人應有的責任同時,也要積極承擔共同的責任。丈夫要積極承擔起經濟、教育,家務的個人責任,以減輕另一半的壓力。妻子分配工作時,也不能完全放下本該承擔的責任,認爲那是屬於對方管的範圍,自己就撒手不理。身爲父母,全身心融入家庭,參與家庭是一種職責,也是愛的體現。

對於某些不好的習慣,有的人可以用意志力控制自己改變,有的人則一輩子也無法改變,面對個人的這些習慣時,裝作糊塗是有需要的,因爲有得到就少不了對應的付出。就像我們要讓男方照顧孩子,他們的粗心會難以避免加大孩子受傷的幾率,面對類似情況,我們只能選擇彼此適應和成長。

相親相愛不僅有利於夫妻之間的和諧共處,也有利於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下成長。一家人其樂融融並非難事,只要我們都願意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