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山镇坚持帮贫不帮懒的原则,武山镇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拓展致富路径,通过产业投入带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跟踪服务、产品包销等方式,让贫困户紧靠农业产业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达到“精准”脱贫目的。

武山村发展“一村一品”扶贫产业,黄花基地安排有劳力的贫困户除草、施肥、采摘,替他们增收。但在两年摸索实践中,收效不尽人意。主要环节出在田间管理上,砂石土质,肥力不足,施肥后蒿草生长过快,人工除草,很难做到有草即除,喷洒除草剂又伤及黄花。除草、施肥、采摘全得用工,管理繁琐费劲。武山镇决定创新扶贫发展模式,由贫困户认领黄花地块,免付土地租金,由村里统一提供有机肥,统一烘干加工,统一回购,贫困户只负责田间管理,所产鲜黄花四元一斤。此举一出,田间效应突现,随时前往基地,只见黄花难见草,贫困户自觉田间劳作。每亩保守估计可收鲜黄花100斤,每户贫困户可增收4000元,贫困户无需成本。

今年九江鄱湖武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建设红薯及粮油加工项目,武山镇为通过去也带动贫困户致富,与该公司协商后,由该公司提供红薯种苗给贫困户,贫困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和管理红薯,红薯丰收后由该公司不低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目前武山镇已有89户贫困户准备种植137.3亩红薯,预计增收40余万元。

目前,武山镇形成了劳动致富的良好风气和生产供给的规模化集聚效应。武山镇党委、政府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汇聚群众智慧,克服重重困难,想法子、出点子、谋路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周文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