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春霖的名字則給人一種春雨降祥瑞的感覺,當時正逢大旱,似乎代表着世人的祈禱,慈禧果斷將這個筆跡動人的青年定爲狀元。劉春霖成爲狀元可以說是極其偶然的。

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我國曆史上,科舉考試是封建時代選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客觀地說,科舉制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功不可沒的,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清代沒能開眼看世界,這時候科舉考試就成爲了國家進步的“絆腳石”。今天向大家介紹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他有沒有因爲這樣一個頭銜,而有了全新的命運轉折呢?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狀元,就是今天的主角,也被稱爲“第一人中最後人”。他叫做劉春霖,是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衆所周知,十年寒窗苦讀纔有可能換來一份金榜題名,但是在晚晴之際,科舉考試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扭曲,成爲皇族權貴拿捏的玩偶,捉弄於鼓掌之間罷了。
劉春霖成爲狀元可以說是極其偶然的。主要分爲兩部分原因,一方面是他的字跡格外清秀,另一方面則是慈禧的偏好。封建社會中的讀書人大都寫得一手好字,劉春霖更是其中的翹楚。他的字跡在清秀中透露出男子的陽剛之氣,筆力看似溫柔實則老辣,深得世人稱讚,甚至有人稱其爲“最完美的答題卡”,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如此這般,可見劉春霖的書法功力之強。但是在她成爲狀元之後,並沒有投身政治生活,不僅僅是生不逢時,而且源於他自己的志向與興趣。劉春霖在往後餘生,主要將精力投入字帖之中,後來出版過不少經典的書法字帖,並在廣東一些著名的出版社中留有一席之地。那麼爲什麼說慈禧的偏好也間接成就了“最後狀元”這個名號呢?
和劉春霖同屆的狀元其實另有其人,叫做朱汝珍,但是此二人之所以對調了狀元榜眼的身份是因爲慈禧的判決。朱汝珍的籍貫是廣東,但是我們都很清楚,無論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還是百日維新的康有爲,再到後來的梁啓超、孫中山等舊勢力革新派的,都是來自廣東。所以慈禧認爲廣東省容易出現一些“叛逆之子”,第一印象就跌倒了谷底。再細看名字,朱汝珍的姓氏“朱”,沒有讓慈禧想到硃紅色的喜慶熱鬧,而是想到“誅”的諧音,認爲十分的不詳。“珍”則戳痛了慈禧心中最敏感的一根弦,因爲珍妃是支持光緒皇帝進行改良,從某種意義上,他們都傷害了慈禧爲代表的封建勢力的利益,所以最終改良變法是草草告終,而光緒被廢,珍妃也在泯滅人性的後宮被沉井。雖然慈禧並不認爲自己做錯了,但是朱汝珍的名字和籍貫都傷害了慈禧敏感的神經。
劉春霖的名字則給人一種春雨降祥瑞的感覺,當時正逢大旱,似乎代表着世人的祈禱,慈禧果斷將這個筆跡動人的青年定爲狀元。而這位歷史上的狀元最後一人,因心臟病,加之後期日僞的迫害,最終於1944年於北京(另一說保定)逝世。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