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新闻令人惊讶——同为北京大学毕业的钱家夫妇,育有一儿一女,这两个孩子可谓“别人家的孩子”:女儿在北大就读2年,儿子现在也保送清华。

两个孩子都考进了国内最顶尖的大学,让钱贵生一家成了周围的“红人”。

大家都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呢?教育方式又有什么诀窍呢?

面对这个问题,钱妈坦言道:最重要的是孩子6岁之前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才是长大后成功的前提条件。要抓住孩子6岁前的教育机会,尤其是给孩子制定了3条规矩。

6岁前,坚守这3条家规

1、从小定时阅读20分钟

在孩子处于学龄前时期,夫妻俩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接触古诗词。不单是要求他们背诵或默写,而是与孩子一起描述、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孩子以图画和场景的方式慢慢领悟,再慢慢熟悉词语。直到识字后,钱妈妈才让孩子背诵、默写古诗词。

虽然孩子在小的时候识字量不多,理解能力也有限,但这种启发式的培养可以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记忆力基础。像“诗词才女”武亦姝、参加过《挑战不可能》节目的王恒屹,他们在小时候都曾接受过这样的“古诗启蒙”。

而且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

2、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在孩子4岁的时候,钱家父母就已经有意识地将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而且前提是完成了当天所有任务。

但如果孩子想与同学出门玩,或者想参加露营活动时,钱家夫妇却非常鼓励。因为在钱妈看来,比起让孩子沉迷于虚无缥缈的虚拟世界,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可以增进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领悟和能力,增加他们对事物的专注度;也可以让孩子多出去走走,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

3、扼杀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在钱家,“人人平等”的教育方针贯彻始终。即使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他们给予可以参与家庭讨论和家庭决策,也有和父母平等交涉的权利。同样也将“以德服人”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让他们知道只有不撒泼打滚、冷静的磋商、理智的思考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因此,钱家的孩子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获得成功,想达到什么目标就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从没想着不劳而获。

而且,钱家父母以“兑换券”的方式激励孩子们以自身的努力换取想到的东西。这也让孩子们意识到,读书和学习从来都只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只是辅助,凡事不可完全依赖大人,独立意识和自治意识也较早萌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