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疫情期間

我基本上每天都會看2-3場過往的比賽錄像

然後會截取一些視頻案例放在抖音

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今天和大家說一些

進攻犯規和阻擋犯規的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

2017-2018賽季CBA聯賽季後賽

遼寧VS北京第三場比賽

郭艾倫突破撞到劉曉宇

裁判員葉楠老師判罰進攻犯規

這個判罰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原因在於

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中

只要防守隊員是移動的

就不可能是進攻犯規

但我認爲從規則的角度來說

這是一個進攻犯規案例

防守隊員劉曉宇

在45度角的位置

面對郭艾倫雙腳着地

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然後他通過橫移和後撤來防守

預判到艾倫的行進路線

搶先到達新的防守位置

接觸發生在軀幹

進攻隊員爲這次接觸負責

符合進攻犯規的判罰標準

那麼其實我覺得

規則不只是爲了裁判而準備的

更多是爲了運動員準備的

只有瞭解規則

才能更加有效地防守

這也是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防守訓練方法的核心要素

不要跟着對手的假動作橫移

要學會預判路線先後撤再橫移堵路

那麼我們再看第二個案例

2019-2020賽季CBA聯賽常規賽

八一VS同曦

其實這個攻防動作和第一個案例

沒有任何區別

同樣是防守隊員面對進攻隊員

建立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然後通過後撤和橫移

提前到達新的防守位置

接觸發生在軀幹

接觸應當由進攻隊員負責

所以這也是應當是一起進攻犯規

裁判員的這次防守犯規的判罰是錯誤的

我們也藉助這兩個案例進行一個延伸

第一個案例是由靠近接觸發生位置的

中央裁判員宣判的

他始終鎖定跟隨這對矛盾

有着很好的觀察視角

從而做出了正確的判罰

而第二個案例是由遠離接觸發生位置的

中央裁判宣判的

在接觸發生的時候

他的視角應該是會被很多隊員所遮擋

他所做出的防守隊員拉人動作的手勢

也是在自己的遠端閉角

這可能是導致他錯判的原因

這個球如果由靠近我們屏幕這一側的

追蹤裁判來宣判會更好

他的觀察角度是最好的

不過在衆多籃球判罰案例裏來說

進攻犯規、阻擋犯規、假摔、NOCALL

確實是很難判斷的一種情況

文末我再發幾個案例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判罰是否正確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我電腦裏還有無數的案例

今後會跟大家繼續分享討論

研究判罰並不是爲了挑某個裁判員的錯誤

而是爲了讓大衆更好的瞭解規則和判罰

這樣才能更好的觀看比賽

促進整個籃球環境的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