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有一定經濟收入的城市媽媽,爲什麼會在穿着上更加樸素,第一個原因是因爲她們明白“外表美不及心靈美”,所以在穿着打扮上,不可以強調時髦、華麗,反而是以乾淨、整潔爲主。或許就如同上文兩個案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心理行爲。

社會不斷發展,女性的穿衣打扮有了很多變化,街頭上“花枝招展”的女性們儼然成爲了炙熱的風景線。可跌破很多人眼鏡的事實是,街頭打扮得光鮮亮麗的女性,大多數都是以農村女性爲主,相反城市女性會更樸素一些。


爲啥城市媽媽比農村媽媽穿着更樸素?和教育態度有關係

案例一:

小圓的媽媽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家裏窮慣了,穿在身上的衣服永遠是補丁連着補丁。長大後的小圓媽媽,自己可以創造收入後,爲了彌補自己童年時候的遺憾,所以各種時髦衣服是買完一件又一件。

小圓媽媽的這種補償心態,不僅展現在自己身上,也展現在女兒小圓身上。各種花枝招展的衣服、裙子塞滿了女兒的衣櫃,還時不時給女兒普及一番時尚知識,小圓小小年紀,對於國際大牌LV、GUCCI等閉着眼睛也能數出好幾個。


案例二:

小詩的媽媽是城市長大的孩子,從小品學兼優,畢業後找了一份相對收入不錯的工作。可在穿着打扮方面,小詩媽媽卻顯得很低調。

上班穿的職業裝,幾乎是清一色的黑白灰三色,洗得乾淨、熨得筆挺,而休閒時候的衣服也多以舒適爲主,鮮少講究名牌,顏色也避免複雜,而是普通的通勤簡約款。

對待女兒,小詩媽媽從不會給女兒超越年齡的打扮,所有的款式都比較簡約,避免花哨,偶爾的點綴就是卡通一點凸顯孩子天真活潑的元素。至於時尚資訊,那是小詩從未接觸過的領域。


爲什麼城市媽媽的收入比農村媽媽要高出許多,在穿着打扮上反而城市媽媽喜歡走樸素簡約路線,而農村媽媽更張揚一下呢?或許就如同上文兩個案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心理行爲。

農村媽媽因爲童年經歷,對新衣服的渴望已經深深烙在了心裏,於是長大成人後心理補償機制開始啓動,藉助於“瘋狂的買買買”來彌補當年的遺憾,以此來找到自己的認同感,其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

當然除了這一心理因素影響之外,城市媽媽與農村媽媽穿着打扮上的不同,也跟他們教育態度有關。

城市媽媽們奉行的教育原則有這樣兩個核心點:

1:外表美不及心靈美

具有一定經濟收入的城市媽媽,爲什麼會在穿着上更加樸素,第一個原因是因爲她們明白“外表美不及心靈美”,所以在穿着打扮上,不可以強調時髦、華麗,反而是以乾淨、整潔爲主。

衣着打扮華麗雖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外在印象,但改變不了內在本質。而隨着年華流失,美麗的外表也經不住歲月的殺豬刀,但一個人內心的底氣,纔是歲月流逝彌久恆香的寶貴品質。所以真正聰明的媽媽,並不會刻意強調外在美,而是注重於孩子心靈美的培養。


2:自信纔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一部分農村媽媽在穿着打扮上“費心思”,是希望擺脫固他人貼上的標籤,這是內心自信不夠的表現。而城市媽媽顯然更明白“自信纔是一個人最大底氣”的道理。

即便在穿着方面低調、簡樸,但合體的裝扮就是對他人的尊重,而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僅靠衣着打扮是不夠的,一個人的學識、修養都決定了是否能夠贏得他人尊重。所以城市媽媽更強調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更有自我價值感,從而更容易從內心裏贏得他人的尊重。


我們不能否認,講究穿着打扮的媽媽,在孩子審美感方面的培養是有好處,但凡事都不能“過火”。如果孩子在媽媽影響之下,只注重於穿着打扮,忽略了其他品格的培養,那未免得不償失了。

相反,如果在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求孩子注重個人的穿着打扮,提升其審美感,培養其愛生活的態度,哪有何樂而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