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構調研揭示鋼鐵股投資價值 社保基金提前佈局持倉2.57億股-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趙子強

5月份以來,滬指在2800點至2900點之間窄幅震盪,鋼鐵板塊則保持與大盤一致的波動方式,期間微跌1.02%。儘管鋼鐵板塊整體波動不大,但仍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關注。《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後發現,5月份以來,共有475家上市公司接待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保險公司、海外機構等在內的五類機構調研。其中,鋼鐵行業共有6家上市公司被機構集中走訪,被調研公司家數的行業佔比達17.65%,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二位。

從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來看,上述6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中,有3家被8家及以上機構調研,分別是鞍鋼股份、華菱鋼鐵、韶鋼松山。從調研機構的類型與數量看,基金和券商的參與度最高,分別有7家基金公司和6家證券公司參與調研。此外,還有期貨經紀公司和銀行參與了對鋼鐵企業的調研。

調研來自於市場對機會的判斷。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鋼鐵行業的機會主要來自估值的修復和需求端的回暖。因受疫情衝擊,下游建築行業完全處於停滯狀態,鋼鐵股也出現一波深度的回調,目前估值優勢凸顯。近期各地開始全面復工,爲了讓項目能夠按時完成,出現建築業趕工的現象,這將支撐鋼鐵需求的顯著回升。在“估值優勢+需求回暖”的雙重刺激下,鋼鐵股有望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機構對鋼鐵板塊不僅僅是“看好”,更是付諸了實際行動。早在今年一季度,以價值投資著稱的社保基金就已持倉部分鋼鐵上市公司股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社保基金持倉10家鋼鐵企業,合計持股2.57億股,持倉市值合計19.34億元。其中,中信特鋼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達9.45億元,居首位。此外,華菱鋼鐵、三鋼閩光、南鋼股份和新興鑄管等被社保基金持倉市值也均超過1億元。

除了社保基金外,基金、券商、保險公司等機構也在一季度持有鋼鐵股,就連QFII也持倉了久立特材、寶鋼股份兩隻鋼鐵股。

鋼鐵行業的基本面在明顯好轉。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鋼材消費同比增長5.9%,下游投資鏈條好於製造鏈條,長(長材)強板(板材)弱格局延續。上週螺紋鋼消費維繫高位,熱軋板消費環比大幅改善,呈現供需兩旺。上週板材企業盈利環比小幅改善,但整體仍維持長強板弱格局。

對於鋼鐵板塊的投資思路,平安證券認爲,我國後工業化時代已經來臨,鋼鐵行業供需格局必然受到深刻影響。在市場化去產能過程中,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規模、資金實力弱小的企業將被動或主動淘汰退出,利好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提高市佔率,建議關注寶鋼股份、南鋼股份;產品結構適應國家產業升級需要的特鋼行業值得重視,建議關注特鋼行業龍頭中信特鋼;在傳統鋼鐵業務上加碼發展新興產業不失爲一種新的發展路徑,建議關注轉型“特鋼+數據中心”雙主業發展的沙鋼股份以及加碼環保和數據產業發展的杭鋼股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