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低端服務業工資的相對水平(與人均GDP比較),是高於美國的。紐約的低端服務業的工資水平是中國北京的3倍,然而,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以上。

編者按:本文轉自公衆號西西弗評論,作者老C,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1、

上週末寫了兩篇關於華爲的文章,有些讀者表達了一些各種各樣對華爲的不滿。

華爲是一家狼性文化的公司。狼性文化,肯定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文化,如果和華爲打交道的人都對華爲讚不絕口,反而有問題了。對華爲有意見很正常。如果是華爲的競爭對手,有華爲這麼一個“友商”,肯定很難受。做華爲的供應商,在與華爲的談判中,也不一定會多開心。華爲的員工,估計心情也是痛並快樂着,一方面物質回報不錯,一方面工作也非常辛苦。

不少人對大公司有天生的反感。這個也很正常,很多美國人也討厭華爾街,討厭大公司。普通的中國人,和華爲這樣的全球攻城略地的技術驅動的公司,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中國這個國家,中國的企業,取得的每一點成就,都會作用到每個中國人身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纔是真的好。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現實。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依賴於中國的產業升級技術進步。

今天先聊聊看上去和華爲距離最遠的,低端的服務業。

2、

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出國的人們,會在西方國家的物質富足面前瞠目結舌。那時候,在中餐館洗一天盤子的工資,可能和國內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月的工資相當。《北京人在紐約》中,王起明這樣一個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的在中國的收入,遠遠不如在美國中餐館洗盤子。

爲什麼20-30年前,在美國,一個人在美國餐館工作,一個月能掙1000美元(相當於8000多元人民幣),而在中國,一個餐廳服務員能掙300元就不錯了,那時候二、三十倍的工資差別源於什麼?

難道美國人盤子洗的好,勞動生產率高,中國人洗一個盤子的時間,美國人能洗30個?很顯然不是這樣的。美國人洗盤子的水平不見得比中國人高。

剩餘價值理論是無法解釋這個差別的。美國洗盤子工資高,並不代表美國餐館洗碗工能夠創造更高的勞動價值。中國的餐館老闆,也並沒有比美國更黑心。

決定工資水平的,就是供給和需求。在當時的美國,不給1000美元的月薪,找不到餐廳服務員願意上班。在中國,給300元人民幣就能找到。就是這個原因。

2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工資水平,和那時截然不同。

現在,在北京如果找月嫂,月薪上萬很正常了,好的月嫂都得1萬多。北京找全職家政也得6000一個月,半天的小時工,每個月3-4000很正常。餐廳的服務員,估計也得4000-6000了。超市售貨員也得類似水平才能找到員工。

難道中國餐廳服務員的生產效率,提高了十幾倍?顯然沒有。企業給員工開多少工資,完全是市場供需決定的。

決定工資水平的,就是供給和需求。現在的中國,不給這個數量的工資,就找不到人幹活。

3、

20多年,餐館服務員的十幾倍的工資漲幅來源於什麼?有些人說,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有一部分是這個原因,但扣除通脹後的工資,也是大幅上漲了。

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是6.45萬元人民幣,大概相當於9400美元。北京的全職家政,一年能淨掙7.2萬元,比人均GDP稍高一點。月嫂能掙至少12萬,大概相當於2倍的人均GDP,餐廳服務員月薪5000,每年能掙6萬,稍低於人均GDP,大致相當於人均GDP的90+%。

而美國,這些服務類工作的收入大概如何呢?

以月嫂爲例,朋友在美國洛杉磯生孩子找的美國的月嫂,一天160美元。如果一週做6天,5萬美元。不到人均GDP。(美國2018人均GDP 62794美元)。

其他低端服務業工資水平如何呢

爲了比較清晰的比較,我這邊選擇了兩個美國的大都市區的員工平均工資做參考,一個是紐約大都市區,另一個是洛杉磯大都市區。用紐約/洛杉磯和北京做類比,應該比較恰當。

2019年美國的工資統計數據,紐約的零售售貨員,年工資3.2萬美元,餐飲業2.7-3.3萬美元,家政2.9-3.7萬美元。洛杉磯的數據基本差不多。這三個職業的工資,都只相當於美國人均GDP的50%左右。(如果和紐約/洛杉磯的人均GDP相比,差距更大。紐約市的人均GDP應該在11萬美元以上)

美國紐約和洛杉磯這樣的大都市中的低端服務業的工資,大概是全美人均GDP的50%。而中國北京低端服務業的工資,和全國人均GDP差別不大。低端服務業,中國的相對工資水平,比美國高很多。

絕對差距還是有。紐約的低端服務業的工資水平是中國北京的3倍,然而,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以上。

中國的低端服務業工資的相對水平(與人均GDP比較),是高於美國的。

4、

決定我們每個人,能拿多少工資,不是勞動的價值,而是勞動市場的供給與需求。20年間,美國的低端服務業工資上漲了多少呢?

我沒有找到1995年的美國工資數據。有一個2000年報告。2000年,低端勞動力的工資大約是在16000-20000美元。2019年,紐約和洛杉磯這樣的大都市區,低端勞動力的工作也就是3萬美元多一點。20年頂多上漲了50%左右,應該沒有跑贏通貨膨脹率。

1995年,美國餐館服務員的工資是中國的20 - 30倍,並不因爲美國服務業創造了20 - 30倍的價值,也不是因爲95年中國的資本家多黑心剝削,就是因爲勞動的供給和需求。

現在,美國餐館服務業工資下降到中國的3倍,也不是因爲美國服務業生產率下降,或中國生產率上升,也是因爲勞動的供給與需求。

但這個勞動的供給和需求是被什麼驅動,導致中國餐館服務員的工資,從美國的三十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差不多翻了10倍呢?表面的原因是人均GDP的上升了十幾倍,更深入的原因則是勞動力市場供求的轉變。

供求轉變的動力,是製造業。

服務業是完全本地化的,低端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很難靠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快速提升。

但製造業是國際化的,資本和技術密集的,資本和技術跟上,勞動生產率短時間能產生質變。

製造業勞動生產率上升,導致整體工資水平的上漲,最終將會影響本地服務業勞動力的供需,從而推高服務業的工資水平。

如果工廠的低端製造業崗位能掙6000元/月,超市就不可能開500元/月的工資,也必須開到4000元/月才能招到員工。自然而然,本地服務業的工資也就上漲了。

同樣,製造業的工資上升創造的消費需求,也會讓服務業的價格上漲,從而能支撐更高的工資水平。

1995年,爲什麼美國的餐廳服務員能掙30倍於中國的工資,不是因爲他們生產率多高。他們到中國洗盤子照樣一個月只能拿300元。是因爲整個社會的工資水平高,其他產業的勞動生產率高。競爭壓力之下拉高了低端服務業的工資水平。僱主不開這個工資,找不到員工。

5、

一個國家的工資的普漲,首先是部分高勞動生產率的行業和企業帶動的,這些企業和行業的工資上漲,會產生溢出效應,工資上漲溢出到其他企業,其他行業,直到到最低端勞動力市場。

高工資企業的溢出效應大小,取決於工資上漲的幅度和企業員工的規模。部分門檻高,就業人數不足的最高端企業的工資上漲,就很難溢出到低端勞動力行業。

一個國家健康的產業結構,應該是高中低三者都存在,這樣,高端產業的進步和生產率提高,才能溢出到全部行業,惠及全部人口。

美國的過去30-40年的貧富差距擴大,和中間層產業外流有很大關係。新增加的高薪崗位就業人數不足,向下的溢出效果又因爲中間層產業的缺失,無法繼續惠及低端勞動力。

這個也是美國低端服務業工資上漲跑輸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

在二十年前的中國,外資諮詢公司,投行也有拿GLOBAL PAY(全球統一工資)的金領階層,但這部分人人數太少,高工資的溢出效果,就差很多。

今天就寫到這裏,下一篇再繼續寫。

本文爲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