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張俊

編者按:

這是屬於5G的時代。

一年間,5G信息江河匯聚、企業崛起爲峯、智能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信息變革中的土壤,更是鞏固科技創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大市場羣雄逐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中國陣營全球佔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間的細分競爭尤爲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發起的《5G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信的發展及落地,爲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大邁進》欄目將爲讀者探究中國通信企業的成長之路;《5G大講堂》則以直播形式,分享5G產業應用及其未來趨勢。

一年後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業。當更多人觸及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昨日,新浪科技與新浪5G主辦的“智5G·創未來”直播活動中,vivo通信研究院院長秦飛做了《智能終端助力5G產業發展》的主題分享。

秦飛圍繞新冠疫情對中國5G產業的影響、未來5G產業和應用如何更好發展等進行分享。他認爲,疫情並未拖慢中國5G網絡和5G手機的發展,反而有所加速。在接下來的5G應用探索方面,他建議,面向個人的5G消息應該儘快明確計費模式,最好以流量收費;而面向行業應用,還需要驗證和磨合,不能大躍進。

疫情未拖慢5G 發展 反而對5G 網絡和5G 手機有所加快

今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國內很多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疫情是否會拖慢中國5G產業的發展?秦飛給出的答案是,長期來看不僅沒有拖慢,反而是進一步加速。

以5G網絡建設爲例,政府提出了新基建的政策,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刺激經濟。5G網絡的建設是新基建的一個重點方向,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經完成了今年所有無線設備、網絡設備、核心網設備的招標,要新建50多萬站。加上去年已經建成的,到今年底國內會有70多萬個站,覆蓋所有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包括所有的地級市,都會有5G覆蓋。

在5G手機方面,疫情對2月份銷量有一定影響,但在3月份很快恢復,並且超過去年同期。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5G手機銷量達到1400萬-1500萬部,一個季度的銷量就已經遠超去年全年的銷量。根據信通院發佈的4月份智能手機的銷量情況,5G手機佔比已經達到了39%,接近40%。

vivo今年也連續推出了多款覆蓋各個價位段的5G手機。他預測, 隨着5G手機價格的下探,至今年年底國內5G手機的銷量比例將超過50%。以大多數機構預測的3-4億臺總銷量計算,今年國內5G手機的銷量將接近2億臺。

此外,秦飛認爲,疫情也催生了很多5G的應用,比如5G機器人在醫院裏傳遞防護物資,實現無接觸;5G無人機宣傳防控政策,讓大家儘量不要聚集;也有企業快速推出了AR眼鏡與AR眼鏡的紅外識別測溫,相比用溫度計去測溫更加方便。

“綜合來看,疫情對我們國家5G的長期發展是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是會進一步加快。”

不過秦飛認爲,相比5G手機的普及進度,國內5G網絡建設的進度還需要加快。目前國內4G基站總數在500萬左右,但5G基站的數量還相對較少,同時5G網絡的SA功能正在測試中,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開通。

他指出,5G核心網還需要做大量測試,5G涉及到一些新業務,包括AR/VR,VoNR話音業務、5G消息、5G網絡切片等等新技術和新業務還需要不斷完善。他建議政府從政策層面對運營商有更多支持,以更快、更好的建設5G網絡。

5G 消息需明確計費模式 行業應用不能大躍進

在建設網絡的同時,三大運營商也在加快對應用的探索。此前三家企業聯合宣佈將推出5G消息,而vivo也參與其中。

秦飛表示,5G消息首先是對現有短信的升級,從簡單的文字到更豐富的內容;其次用戶的手機通訊錄可能會與微信通訊錄和朋友圈類似,不同平臺的運營商用戶也能夠溝通交流;最後就是5G不僅僅是人與人的溝通,還能實現人與物、人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大家會誤解,以爲可能會變成了一堆促銷短信。其實不是,它有很多玩法。你可以跟你們家的冰箱、空調發一條短信過去,或者是給你們家空調說一句語音短信發過去之後,執行相應的這些操作,不需要再安裝App了。”

目前vivo也正在開發智能短消息平臺,將聊天功能、物聯功能、會員平臺功能、內容服務功能等集成到智能短信平臺中。具體的商用時間表方面,也需要SA網絡的支持,vivo的5G消息功能預計會在今年第四季度SA商用時正式推出。

秦飛還強調,雖然5G消息想象空間很大,但計費模式還沒有明確。他建議運營商最好以流量的方式計費,“如果改成一條0.15元,可能發展起來就困難了。”

除了面向個人場景的5G消息之外,運營商和整個產業界也在大力探索5G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場景。不過秦飛提出了一個建議:不能大躍進。

他指出,一方面智慧工廠、車聯網、遠程醫療等場景對時延可靠性的要求很高,一旦除了事故,代價非常高。5G網絡還需要經過面向個人用戶應用的驗證和優化;另一方面,各行各業和5G之間其實還存在一些鴻溝,不同教育背景的人要接納5G需要一定的時間。只有雙方磨合之後,找到真正的痛點和增長點,並且論證沒有問題,才能加速行業應用落地。

“如果你找到了5G對自身業務落地有質的提升,恭喜你,可以趕緊把5G融入進來。如果你沒找到,沒必要爲了5G而5G,非得把5G加進去。”秦飛最後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