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日前宣布,自5月19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其中,反倾销税率为73.6%,反补贴税率为6.9%,征收期限为5年。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植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饲用、酿酒、药用等多种用途。与此同时,大麦也是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三大农产品之一。正常情况下,澳大利亚每年出口的大麦至少有一半是销往中国。早在2018年11月和12月,商务部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决定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调查发现,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和补贴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中澳敏感时刻,美国媒体却突然抖出了一份中国“打击清单”。美国彭博社20日报道称,继大麦和牛肉之后,澳大利亚葡萄酒、海鲜、燕麦、水果和奶制品的出口被列入中国草拟的“打击清单”。这些商品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质量检查、海关清关延迟和反倾销调查,消息人士还透露,这些措施的最终决定尚未做出。

对此,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伯明翰要求中方作出回应。但他同时也强调,将继续与中国合作,以履行两国在自由贸易协定下所作的承诺。尽管澳大利亚政府部门试图努力淡化影响,但市场和出口企业却是倍感焦急。《卫报》澳大利亚版评论认为,澳大利亚75%的羊毛出口依赖中国需求,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比大麦更高,农业机构正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该行业面临中国的关税措施,将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专家分析指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日渐创下新低,恰恰是因为澳大利亚政府没有站在双边关系的高度看待问题。《澳大利亚人报》20日引述澳洛伊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麦格雷戈的话说,“你刚以为已经触底时,又一个陷落之门打开了,”而这是澳大利亚能得到的最大信号。倘若澳政府不能及时修复并维护好对华关系,这个传言中的“打击清单”有可能变成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