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軍的奇才:從勤務兵到軍政委只用了4年,犧牲時年僅23歲!20歲任許世友的軍政委,23歲犧牲,總司令悲嘆:他犧牲得太早了!


都說“部隊是所大學校”,是能使人“百鍊成鋼的大熔爐”,能出人才,快出人才。這話一點也不假。紅方四方面軍的一位高級將領的成才之路,就印證了這一點。他16歲參軍,成爲一位營長的勤務兵,僅僅過了4年,年僅20歲的他就被任命爲紅29軍的軍政委,成爲我軍最年輕的軍級指揮員。令人遺憾的時,西進甘肅後,爲掩護總部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頑強阻擊數十倍於己之敵達六七小時之久,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3歲 。他就是從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窪村(今屬湖北大悟)走出的紅軍奇才陳海松。


陳海松是1914年生人,雖然生活在貧困的鄉村,但是,他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孩子。1929年,陳海松的老家成爲豫皖邊區的遊擊根據地,當地建立了農民協會和赤衛隊。1930年春,成立了兒童團,年僅16歲的陳海松擔任了兒童團團長,開始投入了革命鬥爭。身爲兒童團團長的陳海松並不想只是圍着家鄉,他的眼光看得比別人更遠,他要加入紅軍。


知子莫若父,父親害怕他走後斷了陳家煙火,便商定給陳海松成親,把他拴住。陳海松可不想這樣就被父親拴住,爲了麻痹家人,陳海松想出了個以退爲進的好主意:一連幾天他都不去參加兒童團的活動,而是老老實實地下地幹活,家人要和他一起去,他攔着說,地裏的草不多,自己一個人用不了幾天就能鋤完,家裏人可以乾點其它活。


陳海松之所以會有如此變化,是因爲他在心中已制定好了一套完美的“出走計劃”:他家的地離大路不遠,路上以前經常有紅軍隊伍通過,他這樣做,是守在路邊,一旦遇到紅軍,他馬上加入。果不其然,沒過幾天,一支紅軍隊伍浩浩蕩蕩沿路由南向北開來,這支隊伍正是徐向前的主力紅軍。陳海松心花怒放,丟下鋤頭,跟着紅軍走了。陳海松這一走,就再也沒回來過,從此開創了一段人生傳奇。


由於陳海松聰明伶俐,一入伍,就被一位營長看上了,硬是選中他當勤務員,不久就入了團,1931年春入黨。因他作戰勇敢,表現突出,18歲時被提升爲機槍連指導員。陳海松記憶力極好,到連隊沒有幾天,就記住了全連戰士的姓名;連隊上政治課,他只要把材料看一遍,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條理清晰,而且常常聯繫實際,深受官兵們的愛戴。很快他又被提升爲營政委、團政委。


就在紅四方面軍反四川軍閥田頌堯三路圍攻其間,紅四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藉口部隊“不純”,進行大“肅反”,說抓誰就抓誰。有許多英勇作戰的指揮員被誣爲“反革命”,陳海松所在團的政治部主任被抓株連到了他,也被列入黑名單。軍長何畏急忙把陳海松被抓的消息報告了徐向前,徐向前知道陳海松是個好同志,不可能是改組派,便急忙給總政委陳昌浩打電話求助。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陳海松的命最終被保住了,但是,卻被撤職,變成了普通一兵。


大敵當前,人才難得,一次戰鬥中,陳海松又被臨時任命爲副營長,他率領所屬部隊同敵人5個團激戰3晝夜,成功地守住了陣地,並殲敵2500餘人。之後又出色完成了一系列任務。其後,他的團政委職務才被恢復。在粉碎了敵人三路圍攻後,四方面軍擴展到了4萬人。1933年6月底,徐向前、陳昌浩在四川旺蒼縣召開了軍事會議,年僅19歲的陳海松因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升任紅9軍第25師政委,師長爲許世友,並率部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川陝蘇區反“圍攻”。


1933年10月,劉湘被任命爲四川“剿總”司令,限令他3個月內肅清境內紅軍,劉湘遂對紅四方面軍發起了6路圍攻。陳海松的部隊奉命堅守宣漢、達縣、萬源一帶。25師官兵在許世友、陳海松的組織指揮下,紅軍沉着應戰,打近戰,打巧戰,打陣地前反擊,以小的代價取的了大的勝利。在萬源保衛戰中,陳海松以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率所部堅守大面山135天,爲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六路圍攻”起了重要作用。同年9月,紅四方面軍在打完了黃媌埡殲滅戰後,徹底粉碎了劉湘的6路圍攻。


陳海松因在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績卓著,被提升爲紅9軍政委。這一年,他剛剛20歲,成爲我軍最年輕的軍級指揮員。軍長是他的老上級何畏,副軍長是許世友。得知陳海松20歲就成長爲軍政委時,連毛委員都非常驚訝地說:“紅一方面軍的幹部也年輕,但沒有想到紅四方面軍的幹部年輕到這種程度(林任紅1軍團第4軍軍長時,已經23歲)。”


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爲策應中央紅軍北上,準備向嘉陵江以西發展。爲創造渡江的有利條件,遂決定舉行陝南戰役。戰役初期,陳海松率25師在轉鬥鋪地區擔負保障正面進攻部隊左翼側後安全的任務。他不怕三面臨敵的危險,率部會同兄弟部隊將陝軍第49旅和獨立旅的一個團大部殲滅,連克新鋪灣和勉縣。同年2月,他指揮25師攻打鳳儀場,迫使敵軍一個團繳械投降。4月2日,率25、27兩個師,會同兄弟部隊包圍江油。敵鄧錫侯親率18個團的兵力前往增援。他率25師參加打敵援兵。當88師攻佔敵塔子山主陣地時,他乘機拋開當面之敵,揮師迅速向敵右側包抄,敵軍頓時動搖。方面軍乘機全線反擊,俘敵3000餘人,鄧錫侯差點被生擒。

長征勝利後,紅軍開始了悲壯的西征。1936年10月,紅9軍在陳海松的指揮下,順利地渡過了黃河,並消滅了打拉池等地的守敵,將瑣罕堡的600多敵人包圍起來,爲展開寧夏戰役創造了條件。在古浪戰鬥中,紅9軍被敵人包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陳海松指揮若定,帶領官兵同敵人激戰3晝夜,最後奮力突出了重圍。戰局的變化使西路軍處於不利的境地。在倪家營子激戰5天后,西路軍被迫突圍。

1937年3月12日黎明時分,西路軍大隊進入梨園口。紅9軍奉命扼守山口。陳海松迅速命令戰士佔領土包和坡坎。此時,敵人已經佔領了一些有利地形,紅9軍實際上已不足千人,槍支彈藥也不足,敵人數十倍於我。佈置完了阻擊陣地後,爲了給紅9軍保留火種,陳海松命令保衛局長組織機關人員撤退,自己帶着700多人堅守陣地。陳海松帶着他的戰士與敵人拼殺了六七個小時,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從而爭取了時間,使總部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

就在此時,敵人的快速敵騎兵突然衝了上來,採取迂迴包抄戰術,從山前、山後、山左、山右兜了過來。陳海松從一個隱蔽的地帶奮力向上爬去,想仔細看一下戰場情況,以便作出最好決策。就在這裏,敵人一派子彈打了過來,陳海松身中8彈,壯烈犧牲,年僅23歲。陣地上除了一名戰士脫險外,其餘700多人也全部壯烈犧牲。

一位年輕有爲的軍事天才,還沒有來得及施展更多的抱負,就這樣長眠於河西走廊了,這不能不說是我軍的一大損失。爲此,總司令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多次說,陳海松是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爲的軍級幹部,可惜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活着,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