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之後什麼樣。05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害怕陌生環境,往往固步自封,習慣沉浸在自己狹小的圈子裏以獲得安全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差,不想接觸新鮮事物,卻抱着我不需要知道的想法。

很多家長誤以爲孩子感統失調只是暫時的,

長大就會好,對其置之不理,

殊不知,

感統失調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

患了感統失調的孩子,

步入社會將面臨更大難題!

感覺統合的學習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家長務必要重視,給予孩子必要的矯正治療。

爲什麼說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

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的障礙,藥理是無效的,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

感統失調也可稱爲學習能力障礙,當我們走入社會工作後發現,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其實就是學習能力的差別,一個成功的人,離不開強大的學習能力,而感統失調的小孩在步入社會後,顯露出來的問題將越來越多。

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之後什麼樣?

01聽不明白話,理解能力差

聽覺感不良的孩子通常表現爲: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佈置的作業。

孩子上學期間就不會聽課,聽不到重點,理不清邏輯順序,在日後的工作和社交中,極有可能在理解他人話語的能力上也存在着相同的問題。

社會工作是一個講求效率的團隊合作的模式,往往不會輕易把重要的事情交託給理解能力差的人,小時候沒有積累起的學習能力很可能成爲走入社會之後的短板。

02缺乏自信,玻璃心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和本體感失調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消極退縮、手腳笨拙,容易緊張孤僻不合羣。

這類人做事沒方法,特別玻璃心,沒遇到挫折之前信心滿滿,遇到挫折之後迅速悲觀、放棄。

很多人把這種狀況歸因於沒有遇到好伯樂,有時還有辭掉工作換個boss的想法,但往往同樣的情景仍會在新工作中上演,這是因爲自身缺乏自信,還有一顆易碎玻璃心。

03沒有毅力,堅持不住

感統失調的人往往意志力薄弱,無法長期堅持做一件事。

因爲他們看不到宏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以經常陷入到自我懷疑的情緒之中。

面對大多數的問題,只能靠自己去解決,由於學習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容樂觀,以至於他們往往不會有太大的作爲。

04詞不達意,溝通能力差

由於運動能力與語言發育緊密相關,因此運動發育不良會影響到語言表述能力。

感統失調的孩子可能出現語言表達欠佳,講話缺乏邏輯性、毫無重點。語言表達能力是工作社交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除了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在他人面前的表達能力也很重要。

05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害怕陌生環境,往往固步自封,習慣沉浸在自己狹小的圈子裏以獲得安全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差,不想接觸新鮮事物,卻抱着我不需要知道的想法。

要想做好一件事,就需要同時具備很多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若是坐井觀天固步自封,只會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

提升感覺統合能力,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幾個小遊戲就能起到改善效果,

快讓孩子這樣玩起來↓↓↓

01

蹦牀

很多遊樂場都有蹦牀,蹦跳的時候,讓孩子儘量身體直立,保持落點一致,這有助於訓練肌肉和身體的控制力。

02

袋鼠跳

找一個大袋子,讓孩子站進去,雙手袋子邊緣,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跳躍,這要求良好的平衡力和協調性。

03

按摩球

可以先選用較軟的按摩球,從刺激手心開始,等孩子適應後,慢慢換硬的,增強刺激,這可以糾正觸覺感統失調。

04

大家來找茬

找一些特別近似的字,來做找茬遊戲,比如bed和beg,逐漸增加難度,以訓練視覺分辨度。

05

搖椅、搖馬

這是歐洲國家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的傳統玩具之一,搖來搖去的感覺,能夠刺激寶寶前庭覺的發展,增強平衡感。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干預,長大無法改變。

現代科學證明,0-6爲腦潛力開發的黃金期,這個年齡的孩子靠身體來學習和記憶,所以多觸摸、多運動、多嘗試、多刺激即可。

6-9歲爲腦潛能開發的補救期,9-12歲爲腦潛能開發的搶救期,超過12歲將很難改變,成爲孩子一生的遺憾。

經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協調性、注意力、情緒、自控力、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飲食,睡眠等等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和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