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后期欧洲战场为什么苏联军队已经占据绝对劣势,德国也将日薄西山,德国军队却依然给苏联军队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根据占据德国地盘分裂的东西两德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苏联军队开始了大举反攻。

1943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接连胜利,苏德战场上的形势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曾嚣张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陷入了劣势,被迫陷入全线战略防御,喘过气来的苏军则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二战欧洲战场到1943年底时,苏德战场上,苏联与德国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倚仗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深厚的工业根基,再加上美国的援助,苏军的兵力已经发展到630万人之巨。同时,苏联军队的装备也全面超越了德国军队。例如坦克和大炮,苏军的装备数量超过了德国军队的70?飞机比德国军队高过1.7倍。而此时的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不但装备全面落后,数量也只有490万,这还不算大量精锐部队在惨烈的战斗中的消耗。苏联红军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占据巨大优势的苏联军队都具备了全面反攻的时机。因此,从1944年初,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苏联红军接连发动了10次重大战役,这10次重大战役,也被称为斯大林式的10次打击。随着斯大林的一声令下,苏德战场上的苏联军队发起了全面反攻。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到1944年底时,苏联收复了全部沦陷领土,苏联军队开始逼近德国边境。

这10次打击,苏联军队一共歼灭了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超过200万。无论从战果还是歼敌人数,苏联军队的反攻都堪称势如破竹,取得的战果也极为辉煌。但与此同时,伴随着水银泻地般的大反攻,苏联军队却遭受了远比我们想象更高的伤亡,十次反攻之后,苏联军队的伤亡,甚至并不比德国军队弱。二战后期欧洲战场为什么苏联军队已经占据绝对劣势,德国也将日薄西山,德国军队却依然给苏联军队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第一,德军的战斗意志依然十分坚定。虽然在欧洲战场上败局已现,但是,居于劣势的德国却并不甘心失败,上至希特勒下至德国士兵,依然拥有着极为坚定的战斗意志。因此,二战后期虽然德国军队装备已大不如前,兵员素质也远比开展之初要差。但是,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德国军队依然给苏联军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而且这样的伤亡,也并非苏联一家“独享”。希特勒诺曼底登陆之后,1944年11月,希特勒曾集结西线残存军队对于登陆的盟军进行了反攻,这就是著名的阿登战役。

阿登战役德军伤亡8万余人,而盟军遭遇了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的代价。也就是说,面对日薄西山的德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具有绝对空军优势的盟军,却与德军的伤亡相当,从中也可看到德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第二,由于苏联的急功近利。在苏德战场苏联取得战略优势的同时,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盟军部队也计划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由于此时德国败局已定,因此,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就开始考虑战后的利益划分。而很显然,战争中哪一国军队占据的地盘越大,战果越多,必然能分享的利益越多。根据占据德国地盘分裂的东西两德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苏联军队开始了大举反攻。面对顽抗的德国军队,明明可以通过围困等伤亡最小的方式慢慢解决,但出于个人的好大喜功和战后利益划分,苏联军队采取了效率最高但也伤亡最大的方式——强行攻克。自然,苏联军队也遭受了更大的伤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