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淮海戰役歷史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杜聿明率領的國民黨徐州剿總主力大軍不在城防堅固的徐州堅守,而跑到荒郊野嶺的陳官莊地區被圍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簡單杜聿明撤出徐州的決策經過,其實他是被蔣介石給坑了。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黃百韜兵團被殲滅之後,當時杜聿明提出了兩種方案,一個方案是繼續堅守徐州,同時讓增援的黃維兵團以及蚌埠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沿着津浦鐵路北上,然後再請蔣介石調五個軍的兵力,憑藉徐州完備的軍事工事,在徐州一帶進行決戰,如果戰局不利,則沿着津浦鐵路難逃也不遲;另一個方案就是撤出徐州,迅速跑到蚌埠安全地帶,然後伺機再戰。
可是,當時徐州和蚌埠之間的重鎮宿縣已經被中原野戰軍佔領,所以杜聿明的這兩種方案都必須以打通徐蚌線爲前提。而且蔣介石得知杜聿明的方案之後,也答應說,調五個軍不行,兩三個軍還是有法子的,並讓杜聿明先部署打通徐蚌線的任務。此後,杜聿明妄想打通徐蚌線的南下企圖被粉碎,就質問參謀總長顧祝同:“原來決定再增加幾個軍,爲什麼連一個軍也沒增加呢?弄到現在,形成騎虎難下的局勢。”顧祝同卻說:“現在到處牽制,調不動啊!”
杜聿明隨即表示,既然增兵這樣困難,那麼考慮從徐州撤出。可是既要放棄徐州就不能戀戰;既要戀戰就不能放棄徐州。要‘放棄徐州,出來再打’,這就等於把徐州三個兵團馬上送掉。只有讓黃維兵團守着,將徐州的部隊撤出,經永城到達蒙城、渦陽、阜陽間地區,以淮河作依託,再向找機會解黃維兵團之圍。顧祝同將這一意見上報給蔣介石之後,蔣介石也同意撤出徐州。
就這樣,杜聿明率軍慌忙撤出徐州,可是當杜聿明撤到河南永城一帶的時候,接到蔣介石空投的手令,說“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進,如此行動,坐視黃兵團消滅,我們將要亡國滅種,望弟迅速令各兵團停止向永城前進,轉向東南攻擊前進,協同由蚌埠北進之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攻,以解黃維兵團之圍……”杜聿明看了信之後,起初認爲“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果照原計劃撤退到淮河附近,再找機會解黃維之圍,尚可將功抵過。但轉念一想,萬一撤退沿途遭遇截擊,部隊遭受重大損失,又不能照預定計劃解黃兵團之圍,蔣介石勢必遷怒於他,將失敗的責任完全歸咎於他。
杜聿明就這樣在左思右想之下,最終只能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可是,當杜聿明調轉馬頭,率領主力部隊轉向東南去救援黃維兵團的時候,被追擊上來的華東野戰軍分割包圍在了荒郊野嶺的陳官莊地區,最終全軍覆沒,杜聿明本人也成了俘虜。
相關文章